莲花杯赛车大师组今年真是让人说一句“活久见”。59岁的郭富城,硬是和一帮45岁左右的高手掰手腕,最后还直接冲在第一,领先第二名2.3秒过线——这不是电影,是公开的赛事战报写的白纸黑字,谁看了不愣住?人生第“60关”没绕过去,他反而踩着油门刷出了自己的新纪录。这场比赛最大画面还是终点那一刻,现场没有谁都想到“快花甲的老哥还能这么狠”,但郭富城就偏偏让人服气,不得不说一句今年莲花杯最大“看头”真的给他整出来了。
你说大师组,平均年龄45岁,这在赛车道上就已经很“中年组”了。结果城哥顶着59岁老当益壮冲出来,谁敢想?关键,他不光是凭着一腔热血冲过去,其实背后藏着真刀真枪的训练——不是那种明星玩票那套。提前三个月封闭强化,抗G力训练、核心力量打底,每天超过两个小时连着干,体脂率常年12%左右,肌肉还硬生生多了三公斤。这种备战强度,说啥也不像快60岁的人。大师组又不是谁都能上场,FIA那边对体能测试压着明摆着的门槛,要求模拟坐姿下3分钟拼心肺,郭富城全程过关。这些菜谱不是外行看的热闹,圈里懂的都不会当玩笑。
赛场上最焦点,真不是起步有多猛,而是最后五十米拉开的那段。两辆车几乎并肩,郭富城那辆引擎声死活就是比别人的躁一拍。他操作的那几个细节——提前半圈调整路线卡弯、最后加速推到极限,现场队友都忍不住冲着他比大拇指。高手之间,差距经常只在一两个操作细节,城哥是靠这些拼出来的,不是侥幸。比赛一完他当场对着镜头摊手比了个“60”,还笑嘻嘻地来一句:“赛车的引擎声是我对抗时间的武器。60岁?我还在追风速!”这种状态,感觉比很多年轻人还豁得出去,也难怪观众当场起哄。
都知道这些年娱乐圈里爱玩赛车的不少,但真能把热爱变成职业战绩的,确实少数。韩寒是个例子,当年作家转型,季赛里头也是干掉专业组。城哥这回也算用行动把“爱好职业化”硬生生拍成现实版。用队友的话说,这种敢于越界拼命的人,才是真的让人敬佩。你拉出来对比,比如刘德华,59岁那年还在演艺圈状态保持得稳稳的,但没搞过这种极限竞技。郭富城敢冲出去不是简单的爱好,是真把比赛当成自己的下半场事业来怼。这个“挑战边界”的劲头,说实话,有点圈里老炮的意思。
当然,民间不少人也会起疑,这种大师组会不会”关照明星”?实打实的规则摆在那,你要比赛,照规矩通过国际汽联的体能测试,现场一堆摄像头和裁判,根本没法蒙混。郭富城这种备战和状态,又不是这一场就爆发,两次亚军后今年才拿冠军。即便是队内训练营,健身教练都说他长期体脂低、肌肉量拉得起,完全不是靠牌面身份混饭吃。年龄只是数字,竞技场上只认硬实力。这点有一说一,没给谁开后门。
说到底,横在眼前的还是他对年龄的态度。“60岁?还在追风速!”这种话,普通人别说追风,有时候连动起来都懒。城哥用身体和成绩说话,不是靠嘴,是让大家重新想一想,年龄真的能把人限制住吗?说句心里话,有时候我们都被自己的“年龄标签”困住了,可赛场告诉你,敢冲就有机会。这种事,谁都看得见,也学得了,但就是很少有人真敢这么做。
这一届莲花杯看完,大伙估计也开始琢磨,自己是不是也能在“老了以后”再拼一次?你觉得郭富城还能再刷纪录吗?或者说,下一个敢这么闯的人,又会是谁?这事儿,说不准,反正总得有人先来给我们看看什么叫“不认命”。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郭富城到底有多高?(郭富城站在80多厘米高的低趴赛车前依然很娇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