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近三年高考真题的高频考点拆解
一、近三年高考不等式考点分布与分值占比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2021-2023年全国卷数据,不等式相关考点在高考中占比约10%-15%,主要集中在以下题型:
考点分类 题型示例 分值范围 高频考法
基本不等式 最值问题、条件最值 5-12分 构造定值、应用“1”的技巧
线性规划 可行域与目标函数最值 5分 图形法、交点计算
绝对值不等式 解集范围、参数范围 5-10分 零点分段法、几何意义
不等式证明 比较法、分析法、放缩法 12分 综合应用、创新情境
不等式应用题 利润最大化、资源分配 12分 建模能力、实际问题转化
二、高一阶段必须掌握的5大解题技巧
1. 基本不等式:“一正二定三相等”
技巧核心:
一正:参与运算的数均为正数;
二定:和或积为定值(需通过配凑构造);
三相等:等号成立条件需满足。
例题:已知( x > 0 ),求( y = x + \frac{4}{x} )的最小值。
解题步骤:
验证( x > 0 ),满足“一正”;
构造定值:( x \cdot \frac{4}{x} = 4 )(积为定值);
应用基本不等式:( y \geq 2\sqrt{x \cdot \frac{4}{x}} = 4 ),当且仅当( x = 2 )时取等。
2. 线性规划:“画图法”快速定位最优解
步骤:
画出约束条件对应的直线;
确定可行域(阴影区域);
移动目标函数直线,找到最优解交点。
例题:求( z = 3x + 2y )在约束条件( \begin{cases} x + y \leq 4 \ x \geq 0, y \geq 0 \end{cases} )下的最大值。
解题步骤:
可行域为第一象限内以( (0,0) )、( (4,0) )、( (0,4) )为顶点的三角形;
目标函数( z = 3x + 2y )在顶点( (4,0) )处取得最大值( z = 12 )。
3. 绝对值不等式:零点分段法与几何意义
技巧:
零点分段法:将绝对值符号内的表达式分解为多个区间,分段讨论;
几何意义:绝对值表示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
例题:解不等式( |2x - 1| < 3 )。
解题步骤:
分解为( -3 < 2x - 1 < 3 );
解得( -1 < x < 2 )。
4. 不等式证明:比较法与放缩法
比较法:通过作差或作商判断符号;
放缩法:通过放大或缩小不等式的一边,简化证明过程。
例题:证明( \frac{a}{b} + \frac{b}{a} \geq 2 )(( a, b > 0 ))。
解题步骤:
作差:( \frac{a}{b} + \frac{b}{a} - 2 = \frac{(a - b)^2}{ab} \geq 0 );
结论成立。
5. 应用题:变量设定与约束条件转化
关键点:
明确变量含义(如成本、利润、时间等);
将实际条件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如不等式组)。
例题: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利润分别为( 5 )元/件和( 8 )元/件,资源约束为( 2x + y \leq 100 )(( x )、( y )为产量)。求最大利润。
解题步骤:
设利润函数( z = 5x + 8y );
可行域顶点计算得最大利润( z = 800 )元。
三、避坑指南:常见错误与风险提示
基本不等式误用:忽略“一正二定三相等”条件,导致等号不成立;
线性规划画图错误:误判可行域范围或交点坐标计算失误;
绝对值不等式分段遗漏:未覆盖所有区间,导致解集不完整;
应用题建模偏差:变量设定与实际问题不符,导致模型错误。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不等式中一正二定三相等意思是什么(高一数学不等式核心考点与解题模板第二篇)》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