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范文(政治老师与政治教学)

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范文(政治老师与政治教学)

镇冰薇 2025-10-14 教程 3 次浏览 0个评论

政治老师与政治教学

大家好,今天我谈的话题为“政治老师与政治教学”。

一、关于政治老师的定位

政治是立国树人的头等大事。从古至今历朝历代都重视政治教育,记得我的祖父在民国时期就读过《修身古训》的政治课本。当今世界各国也都非常重视政治教育。从美国的“政府学”到日韩“道德教育”,可见一斑。实际上,一说起政治,我们大家都知道,政治在人们的茶余饭后、公园扎堆、工地小憩时,都是最热门的话题。那么,政治作为人们嘴角边常常挂着的话题,是不是说明人们对政治就有深刻的了解呢?回答是,不一定。我在这里要向大家略略问一个问题,谁能准确定义“政治”这个概念?我为什么要问这个极其简单的问题,大家想想看,只有明确地知道这个概念,才能对我们这个“政治教师”的职位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大家别小看这个定位,定位不好,必然错位。

生活中,由于定位不准而造成错位的事经常发生。比如,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现,有女子将裤衩内衣外穿。看上去,有的很美,有的很不协调。之所以看上去有的不协调,令人反感,就是因为这女子没有对自己的身材和大众的审美观来一个准确的定位。定位不准就发生错位。发生了错位,不仅不能显出美感,反而令人反感。目前,把政治课当成“背书课”、不能联系实际的“空话套话课”、应付高考忽视政治情感教育的纯“理论课”,甚至有的还把它变成个人“泄忿课”。凡此种种,都是对政治课认识的错位表现。因此,对“政治”来一个准确定义定位很重要。

那么,什么是政治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来找答案。

原始社会:无阶级、无国家,政治以氏族公社为单位,通过集体议事、氏族首领(推举产生)主持公共事务,实行原始民主。

奴隶社会:统治阶级为奴隶主,政治核心是维护奴隶制,建立早期国家机器(军队、法庭等),权力集中于奴隶主贵族,奴隶主是“我要杀谁就杀谁,我要赦谁就赦谁,法律即我的愿望,拳头乃是我的警政”。这样的社会,奴隶无任何政治权利。

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为地主阶级,政治特点是君主专制(或分封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清朝努尔哈赤对皇太子的政治教育,就是每天清晨,拿着36根小木棍,一边数,一边说“我的、我的——”。封建社会就是这样,权力归君主或封建领主,通过等级制度(如“君君臣臣”)维护统治,农民依附地主,无实质政治参与权。

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为资产阶级,政治上以资产阶级民主制为核心(如议会制、三权分立),形式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但本质是维护资本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

社会主义社会: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政治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形式保障广大人民的政治权利,维护公有制和人民根本利益。

事实上,关于“政治”很多人

做过定义。有的定义为“骗”,如“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有的定义为“需要”,如“有权的幸福,无权的痛苦”;有的定义为“不择手段”,即“顺者昌、逆者亡”。在定义“政治”这个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做了最为精确回答。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的集中体现,核心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无产阶级专政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手段。

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对马、恩理论做了创新性的阐述: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政治的核心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强调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政权,是维护人民利益、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的根本保障。

从伟人对政治的这个定义可知,当今时代,高中政治老师的定位就很明确了:应该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核心。具体依照以下三个方面去做就不会错位,就能够在当今主流媒体、非主流媒体盛行,在抖音、微博、各种短视频满天飞的情况下,保持定力而不妄自菲薄!对政治老师的定位是:

第一、坚守政治立场不动摇

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腐败现象”“制度优越性”等学生关切的敏感问题,能以辩证视角客观分析,既不回避矛盾,也不混淆主流与支流。同时要心怀“国之大者”,将课堂教学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

第二、践行育人使命不偏移

牢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核心目标。一方面要将政治认同、理性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融入教学,通过大单元整合、情境化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分析社会热点中树立正确价值观;另一方面要主动链接社会大课堂,组织模拟政协、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相结合,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三、恪守政治自律不松懈

要以“人格要正、自律要严”为行为准则,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在教学中需坚守政治底线,不传播错误观点,不迎合低俗趣味;在生活中要发挥表率作用,以家国情怀感染学生,用实际行动传递信仰力量。同时需持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主动应对“三新”背景下的教学挑战,确保思政课堂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

下面再来谈谈第二个问题。

二、如何当好一位政治老师?

毋容置疑,时代对政治老师比其他学科老师有更高的要求。我的体会是:

1、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

大胸怀,必然大格局。由于个人生活、工作的心境与个人的胸怀密切相关,格局大,才能笑对生活中的坎坷;才能“位卑未敢忘忧国”,脚踏三尺讲台,心忧天下,关注时事政治。正所谓: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事事关心。只有关心时事,才能有机联系课本;只有关心时事,才能高屋建瓴,理解和解答政治问题才能视野开阔、眼光独到、独辟见解。才能在讲课时有激情。有激情的政治课学生爱听、爱学、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有创新性。

例如:在讲“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回归时,与阿根廷收回“马尔维拉斯群岛”之战联系起来。二者本质问题一样,为什么中国能收回香港?而阿根廷却不能收回他们的群岛呢?两者一比较,学生就会深层次理解到,在国与国的外交掰腕中,国家实力才是决定的力量。又比如,假如你从大视角的角度了解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你就能深入浅出地讲清这些思想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理解到,原来这些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既有联系,又有发展。

2、坚定信念、树立信心、保持政治情怀。

先从语文的角度,比较一下信念和信心。信念是长期稳定的认知,信心是心理在一定环境下想达到的预期。信念决定信心的方向;信心是信念的具体投射。比如,我们有“一定当好政治教师”的信念,这个信念会支撑我们好问、好学、不断上进,日积月累的结果,必然成为好的老师。我出生的时候,记得我的母亲做饭的时候,起火方式总是“燧石取火”,那时生产、生活方式几乎处于原始状态。大家再看看我们的国家现在是什么样?可是“嫦娥奔月”、蛟龙潜海、航母电磁弹射。面对我们面前这样高速发展的国家,面对这样国家的领导者,我们没有理由不给这个时代大唱赞歌;没有理由不教导我们的教育对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艘巨轮的坚定维护者和推动者;更没有理由去怀疑伟人为我们国家设计的政治体制。

这里需要给大家强调一下,我们目前的政治体制的设计,除了有我们课本所说历史原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依据外,当然还有国情因素。但是,我要跟大家补充很重要一条,就是现行的政治体制是符合中国人性的最好的选择。为什么?这是因为执政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这个别人包括通过政协等各种途径)批评指出,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执政党就照你的办。这种政治制度的设置,极大地避免了两党或多党为争夺权力而舍命相搏局面出现。关于这一点,政治教材没说过,也不便说。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周围,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有些人报复心理极强。“我不好受,也要你不好受!”“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也别想得到”。有了这样的心理,中国即使实行“两党制”,竞选落败的一方,就会使用各种手段挽救败局。

大家想一想,假如在中国实行多党制,像大财阀“许家印”,他就会组织维护自己利益的政党来与人争锋,假如出现这样的局面,整个国家会陷入灾难,想想都后怕。考察我们的人性,我想再过一千年,在中国也不会发生像英国民众那样,为争取选举权的“宪章运动”,中国只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然,我们的这个人性,也不完全是弱点,也有他的长处,那就是当大规模外敌入侵的时候,能够凝聚力量一致对外。伟人曾基于中国人性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战争时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伟人对中国人性的洞察力真是无与伦比!

3、不断强化教学基本功,提升教学能力。

(1)、研习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研读好这个标准,是省时省力的做法,是实现“巧教”的前提。因为“课程标准”实质是学业质量标准;是高考的指导性文件,它凝炼学科核心素养;是政治学科的准确定位。这些定位包括低层次要求:如明确、描述、了解、阐述、列举、简述等;高层次要求:如理解、论证、分析、探究、明确、比较、感悟等。目前,有不少人的政治教学忽视课程标准的研读,政治教学成了盲目的题海战术。

(2)根据课程标准设置基础题,用以强化记忆背诵。背诵的过程不仅仅是锻炼记忆力的过程,还是政治情感内化的过程。现在社会上流行很多教学方法,千法万法,背诵是最为靠谱的做法。决不能被眼花缭乱的做法迷乱了双眼。千万记住政治学科教学特点,“理解是前提,记忆是关键,练习是重点”。

(3)将AI引入教学,让政治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有趣。(可引入AI的有:deep seek、豆包、小元音乐、剪印、即梦AI等)

通过AI可以为政治教学①图片和动画设计;②快速搜索答案,解决 疑难;③结合最新时事材料出题、出试卷,出单元训练题;④分析学生答案的优缺点;⑤把大段的背诵,转化成简单易记的顺口溜或歌曲;⑥录下自己讲课的视频,让课堂变得轻松愉快。等等不一而足。

(4)、把握高考题型变化,每考必回归“综合探究”,反思考情,总结提升。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我国高考政治试卷发展大致历经六个阶段,各阶段在命题、内容、题型等方面均有鲜明特征:

高考恢复时期(1977-1981年)

各省自主命题,1978年起教育部颁发复习大纲规范命题范围。考试内容时政性突出,贴合拨乱反正时期的国家政治主题。题型逐年创新,相继出现名词解释、材料分析、改错题、填空题等。

改革探索时期(1982-1988年)

命题严格依据中学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注重“双基”与运用能力考查。新增单项、多项等选择题及分析说明题,题型更丰富。但因无专门考试大纲,试卷在题型、难度等方面波动较大。

命题标准化试验时期(1989-1998年)

推行标准化考试,1995年实现所有科目考前颁发考试说明,明确考试内容、能力要求等。填空题比重下降,选择题与材料论述题成为主流题型。试题紧密结合时代热点,如1997年考查香港回归相关内容。

综合能力测试探索时期(1999-2006年)

强调综合能力考查,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命题形式更灵活,材料选取范围拓宽,情境设置更复杂。部分地区开始尝试新的考试模式,如“3+X”模式下政治与历史、地理组成文综考查。

课程改革命题时期(2007-2023年)

2007年制定课程标准实验班考试大纲,明确学科能力考核目标。试题更注重核心价值引领,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与科技前沿。分卷与统一命题并存后又逐步整合,地方卷特色鲜明,如上海卷贴合本地实际。

深化创新时期(2024年至今)

命题呈现情境化、综合化,跨模块考查增多,如结合乡村振兴综合考查多模块知识。新增政策建议类开放题等,答案更开放,鼓励个性化见解。内容新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模块,题量也有调整,选择题数量增加,主观题设问增多。

从题型的问法来看,经历了“直接问”——“间接问”——“从材料中归纳问”——“半开放问”——“完全开放问”。

关注和分析好高考题型的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政治教学思路,是为我们教学提质增效的捷佳途径。

4、政治教师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批判性思维,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三、展望和思考

1、好的政治体制,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还有勤劳的人民,通过近八十年的努力奋斗,几乎追上了建国200年的美国,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搭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车,人才、科技、资本、及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必将充分涌流,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会越来越快!

2、大家知道,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及两弹一星元勋们都是旧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他们的成长,目睹了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发奋要图强,为新中国作出巨大贡献。反观当今社会,由新中国精心呵护,花大气力搞的道德、理想、爱国教育,培养出来北大、清华的天之骄子,却有很多人去服务于漂亮国,惜哉!痛哉!两相对比不难看出,受教育者的政治觉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受教育者的自身经历和亲身实践。做个这样的对比,也让我们政治老师明白,我们目前所采取的政治教育、教学方法肯定有很多不尽人如意的地方,而这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我们政治老师去思考、改进、不断提高的地方。假如我们的老师在这些不足的地方,坚持做一些深入研究,并取得一些心得,且将它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那么,我可以说,你将来肯定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治老师。

谢谢大家!

政治老师与政治教学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教师思想政治表现范文(政治老师与政治教学)》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