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说文解字》:“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凡弦之属皆从弦。”
本义与引申
- 本义:弓上用以发射箭矢的紧绷丝线,是古代弓箭的核心部件。
- 引申义:由“紧绷的线”这一核心特征延伸,可指乐器上发声的丝线,如“琴弦”;也可指形似弦的事物,如“弓弦月”(弯如弓弦的新月);还可用于抽象概念,如“心弦”(触动内心的情感)。
字形解析
“弦”为会意兼形声字。
- 左边“弓”为形符,直接点明与弓箭相关,确定字的本义范畴。
- 右边部分象丝线缠绕在轸(弦轴)上的形状,为意符,补充说明“弦”由丝线制成的材质特征,整体字形直观体现“弓上丝线”的本义。
2、《说文解字》:“强,蚚也。从虫弘声。 籒文强从 从彊 。”段玉裁注解:“下云蚚,強也。二字爲轉注。释蟲曰:強,醜捋。郭曰:以腳自摩捋。叚借爲彊弱之彊 。”也就是说,“强”本指一种米中小黑虫,后被借为强弱的“彊”,并逐渐取代了它 。
本义与引申
- 本义:米中小黑虫,即米象,这类虫子虽体型微小,但繁殖能力与生存能力却极强,简单的晾晒、粉磨也无法将它们消灭,这也为其后来的引申义奠定了基础。
- 引申义:被借为“彊”后,“强”表示弓有力,进而引申为健壮、力量大,如“身强力壮”;还可表示使强大,“富国强兵”;也有强迫、勉强之意,如“强词夺理”;此外还可以表示程度高,如“能力强”。
字形解析
“强”是形声字,繁体写作“強” 。从虫,弘声。“虫”作为形符,表明其本义与虫类有关;“弘”为声符,表读音。简化后,声符变为“弓” ,虽形符淡化,但仍属形声结构。也有说法认为“强”=弓+畺,“畺”有界限固定的大片土地之意,用弓箭丈量土地界限,弓越有力,丈量的土地面积越大,由此体现强大。
3、《说文解字》:“弧,木弓也。从弓,瓜声。一曰往体寡,来体多,曰弧。凡弧之属皆从弧。”段玉裁注:“木弓者,以木为弓,别于角弓、竹弓也。”点明“弧”的材质与属性。
本义与引申
- 本义:用木头制成的弓,是古代狩猎、作战的原始兵器,区别于用角、竹等材料制作的弓。
- 引申义:由“弓”的弯曲形态,引申为弯曲的事物,如“弧光”(电弧发出的弯曲光线)、“弧线”(弯曲的线条);古代天文历法中,还特指“弧矢星”,因星象形似弓箭而得名,用于观测天象、确定方位。
字形解析
“弧”为典型的形声字。
- 左边“弓”为形符,直接关联“弓”的本义,明确字的范畴与兵器、弯曲形态相关。
- 右边“瓜”为声符,表字的读音,二者结合,既体现“木弓”的核心含义,又通过声符辅助认读,字形结构清晰对应字义与字音。
4、《说文解字》:“弥,弛弓也。从弓,尔声。” 段玉裁注:“弛弓者,谓解弦释弓也。” 明确“弥”的本义与弓箭的动作相关。
本义与引申
- 本义:放松弓弦、解开弓箭,是射箭后收弓的动作。
- 引申义:由“放松弓弦”的舒展状态,引申为“遍及、满”,如“弥漫”“弥天大雪”;因放松弓弦有逐渐舒展的过程,又引申为“更加、越发”,如“弥足珍贵”“欲盖弥彰”;还可表示“弥补、填补”,如“弥合裂痕”,体现对空缺的补充,与“弛弓”后恢复弓的完整状态有语义关联。
字形解析
“弥”为形声字。
- 左边“弓”为形符,直接点明本义与弓箭相关,限定字的语义范畴;
- 右边“尔”为声符,提示字的读音。简体字“弥”保留了“弓”作为形符的核心,虽笔画简化,但仍通过形符与声符的组合,清晰体现“与弓相关”的本义和读音属性。
5、《说文解字》:“弛,弓解也。从弓,也声。”段玉裁注:“凡弓必县(悬)之,解其县(悬)曰弛。”明确“弛”是与弓箭相关的特定动作。
本义与引申
- 本义:解开悬挂的弓,即放松弓弦、卸下弓箭,是使用弓箭后的收纳动作。
- 引申义:由“放松弓弦”的核心义,引申为“放松、松懈”,如“松弛”“弛缓”;也可表示“放弃、废除”,如“弛禁”(解除禁令)、“弛废”(荒废不用),体现从“放松器物”到“放弃规则或事务”的语义延伸。
字形解析
“弛”为典型形声字。
- 左边“弓”为形符,直接关联本义,限定字的语义范畴与弓箭相关;
- 右边“也”为声符,提示字的读音。字形通过“弓”表义、“也”表音的组合,清晰对应“解弓”的本义,结构简洁且语义指向明确。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弧怎么读弧的读音是什么(说文解字弦强弧弥弛)》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