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差”“专注力不集中”不是“脑子笨”,而是“没掌握科学的方法”——这两个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升的,而且不需要“死磕”,用对方法,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能明显改善。分享一套“从生理到心理、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提升方案,亲测适合学生党、上班族,甚至老年人: 一、先“搞定专注力”:让大脑“不跑神”的5个核心方法专注力差的本质,不是“意志力不够”,而是“大脑被干扰、任务太复杂、没找到‘心流入口’”。试试这几个“低成本、易操作”的方法,帮你快速进入“专注状态”: 1. 用“环境断舍离”给大脑“清内存”大脑像“16G内存的手机”,如果后台开太多“无关程序”(比如刷消息、开着的网页),就会卡顿、跑神。先给环境“断舍离”,减少干扰源:
2. 用“任务拆解法”降低“启动难度”大脑对“模糊、庞大的任务”会本能逃避(比如“今天要复习数学”),但对“具体、微小的任务”更易接受(比如“先做10道选择题”)。把大任务拆成“小步骤”,让大脑“愿意开始”:
拆解公式:“大目标→小目标→具体动作”,比如“备考”→“今天复习第三章”→“先整理3个核心概念,再做10道例题,最后总结错题”;用“时间块”锁定专注时段:比如“10:00-10:45专注写报告”,明确“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大脑会提前“准备进入状态”(比如提前10分钟整理好资料)。3. 用“番茄工作法”让大脑“有节奏地专注”“硬扛专注”会消耗意志力,反而容易疲劳。试试“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5分钟休息,4个番茄钟后休息20分钟,让大脑“张弛有度”:
25分钟专注期:只做“单一任务”(比如“只背单词”或“只写一个段落”),期间任何干扰都不打断(比如手机响了先记下来,休息时再处理);5分钟休息:站起来活动、远眺(看5米外的绿树)、喝水、做简单拉伸,别刷手机(避免大脑“从一个刺激跳到另一个刺激”,难以切换回来)。4. 用“主动聚焦法”把“走神的大脑”拉回来专注时走神是正常的(大脑每天会走神50%的时间),关键是“及时发现并拉回”,别和自己“较劲”:
“走神标签法”:当发现自己走神时,在心里默念“我走神了”(给走神“贴标签”),然后问自己“现在该做什么?”(比如“我刚才在背单词,现在继续”),不用责怪自己“怎么又走神了”;“5秒回归法”:如果走神严重,立刻用“5秒倒计时”逼自己行动(比如“5-4-3-2-1,拿起笔/翻开书”),用“行动触发专注”。5. 用“心流引导法”让专注“自然发生”心流是“完全沉浸在一件事里,忘记时间”的状态,比如“打游戏时不知不觉过了2小时”。主动创造心流场景:
选“有挑战但能完成”的任务:太难会焦虑,太简单会无聊,比如“学英语”别直接背考研单词,先从“看一篇简单的英文短文”开始;加入“感官沉浸”:比如背知识点时,边写边念出声(调动听觉+动觉),或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重点(视觉刺激),多感官输入会让大脑更“投入”。二、再“强化记忆力”:让知识“记得牢、忘不掉”的4个实用技巧记忆力差不是“天生的”,而是“没掌握记忆的规律”。大脑对“有意义、有逻辑、被主动加工”的信息更容易记住,试试这几个“科学记忆法”: 1. 用“主动编码法”代替“被动输入”“被动看/听”(比如反复读单词、看视频)= 大脑“表面接收”,很容易忘;主动编码(让大脑“深度加工”信息)= 记得牢。具体怎么做:
“费曼技巧”:学一个知识点后,试着“用最简单的话讲给别人听”(比如给同学讲数学公式,给家人讲历史事件),如果讲不明白,就说明“没真正理解”,回头重新学;“联想记忆法”:把陌生信息和“熟悉的事物”绑定,比如记“圆周率3.14159”,可以联想“山巅一寺一壶酒”;记“经济学名词‘边际效用递减’”,联想“喝奶茶第一口最满足,喝到第五口就腻了”。2. 用“间隔重复法”对抗“遗忘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新知识1天后会忘记60%,3天后忘记80%。所以“及时复习”是关键,但不用“死磕”,用“间隔重复”:
复习时间点:当天睡前(大脑“睡前会整理记忆”)、第二天早上(“前摄抑制”弱,新信息更容易记)、第3天、第7天、第14天;复习方式:别再“重读”,而是“用自己的话复述”(比如“今天复习历史,只看笔记标题,试着回忆每个事件的时间、原因、结果”),或“做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框架,强化逻辑)。3. 用“身体记忆法”调动“多感官”大脑对“身体动起来”的信息更敏感,比如“写下来”比“看”记得牢,“动手做”比“只听”记得牢:
“五感记忆法”:记一个场景时,调动“视觉(颜色/形状)、听觉(声音/对话)、触觉(软硬/温度)、嗅觉(气味)、味觉(味道)”,比如“妈妈做的红烧肉”,不仅想“颜色红亮”,还想“滋滋的声音”“肉香”“筷子夹起时的软嫩”;“手写+画图”:背单词/公式时,边写边念(手+口+脑联动),画思维导图(用图形代替文字,激活视觉记忆),比“只看屏幕/书本”记得牢3倍。4. 用“睡眠+运动”给大脑“充电”记忆力的“幕后功臣”是“大脑的‘记忆巩固’”,而睡眠和运动是关键:
睡眠:每天保证7-9小时睡眠,尤其是“深度睡眠”(23:00-3:00是黄金睡眠时段),睡眠时大脑会“整理白天的记忆碎片”,形成长期记忆;运动:每天20分钟有氧运动(比如快走、跳绳、游泳),运动能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分泌,增强神经细胞连接,提升记忆力和专注力(很多人不知道——运动后学习效率会明显提高)。三、关键提醒:提升能力的“3个底层逻辑”
“循序渐进”比“完美主义”更重要:别想着“今天开始就要做到每天专注8小时、背500个单词”,先从“每天专注25分钟+复习1次”开始,慢慢增加,避免因“太难而放弃”;“个性化调整”比“照搬方法”更有效:比如有人适合“番茄工作法”,有人适合“50分钟专注+10分钟休息”,有人需要“听白噪音”才能专注,找到自己的节奏最重要;“身体优先”:别透支精力:如果熬夜、不吃早餐、久坐不动,再强的方法也没用——保证睡眠、吃好三餐、每天动一动,是提升记忆力和专注力的“基础盘”。最后:记忆力和专注力是“肌肉”,越练越强刚开始训练时,你可能会觉得“怎么还是记不住”“又走神了”,这都很正常——就像“练肌肉会酸痛”,大脑适应新方法也需要时间。 记住:每天进步一点点——今天整理好环境,明天试试番茄钟,后天用费曼技巧讲知识点,一周后你会发现:“原来我能专注更久了,记得也更牢了”。 记忆力和专注力不是“天赋”,而是“习惯”——当你开始“主动训练大脑”,它就会慢慢“变强大”,帮你轻松应对学习和工作。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提高自己的专注力的方法(如何提高记忆专注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