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献计献策”详解
一、核心释义与特征
“献计献策”指主动提出计谋、策略或解决办法,核心是“主动贡献智慧”,强调“主动性”与“针对性”——既不是被动应答,也不是无目的的空想,而是围绕具体问题提供可落地的方案。其适用场景广泛,可用于军事、政务、商业、日常事务等,主体既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二、关键维度解析
1. 使用场景:
- 危机应对:如团队面临项目危机时,成员纷纷献计献策寻找破局办法。
- 目标达成:如企业为实现年度业绩,员工主动献计献策优化业务流程。
- 难题解决:如社区为改善环境,居民献计献策提出垃圾分类、绿化改造等方案。
2. 情感与语境:
- 情感色彩:中性偏褒义,暗含对“贡献智慧者”的肯定,体现其积极性与责任感。
- 语境要求:需搭配“问题/目标”背景,无明确问题时,“献计献策”无具体指向,如“大家积极献计献策”需补充“为解决XX问题”才完整。
3. 近义词辨析:
- 与“出谋划策”相比:“献计献策”更口语化、侧重“主动提出”的动作;“出谋划策”更书面化,侧重“参与谋划”的过程,可包含多人共同商议。
- 与“建言献策”相比:“建言献策”侧重“提出意见”,可包含非策略性的建议;“献计献策”更聚焦“计谋、策略”,指向性更强。
三、小故事:村头的“治水议事会”
南方的小山村每年雨季都会遭遇山洪,村前的小河暴涨,冲毁农田不说,还威胁着村民的房屋。今年入夏前,村支书召集村民在晒谷场开“治水议事会”,刚说完“咱们得想办法拦住山洪”,底下就炸开了锅,大家纷纷献计献策。
最先开口的是种了三十年田的老周,他蹲在地上画了个简易河道图:“我看可以在河上游挖个蓄水池,雨季存水,旱季还能浇地,这样下游压力就小了!”话音刚落,年轻的大学生阿明就接话:“光有蓄水池不够,得给河道加防护!我学过水利,建议用生态石笼护岸,既结实又能保护河边的树,还不破坏环境。”
坐在角落的王婶也没闲着,她琢磨着:“村里老人多,治水要有人看着!我提议组织巡逻队,雨季每天去河边查看,一有险情马上通知大家,这样也能少出事。”你一言我一语间,原本棘手的治水难题,渐渐有了清晰的方案——上游建蓄水池、中游修生态护岸、下游设巡逻队,连村民们谁负责挑石头、谁负责联系施工队都定了下来。
村支书看着热闹的场面,笑着说:“多亏大家献计献策,这治水的事才有了谱!咱们齐心协力干,今年肯定能挡住山洪!”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设可以组什么词语(成语形容291献计献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