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班回家,收到了一份意外的惊喜,房间的书桌上放着一个精美的盒子,里面是一部崭新的手机。我队友站在一旁,挠着头说:"那个...你手机用了好几年了,前几天听你说系统有点卡了,换一个吧。"这个从来不会主动买礼物的男人,居然给了我一个惊喜。
说实话,这些年他总说自己"嘴笨","用实际行动说话"。可实际上,家里的大事小事,永远都是我在操心。节日礼物要提醒,纪念日要提醒,连我的生日都要我暗示。我们常常渴望被人在意,不是因为物质有多珍贵,而是那份被放在心上的感觉,那种仪式感带来的温暖。
现代人的生活,像被按了快进键。早上六点,闹钟响了三遍才挣扎着起床,随手抓件衣服套上,牙膏挤一半就开始刷牙,面包啃两口就冲出门。晚上七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往沙发上一瘫,刷着短视频直到眼皮打架。这样的日子,是不是很熟悉?
我们总觉得仪式感是矫情,是浪费时间。可仔细想想,那些让我们多年后回想起来仍然心头一热的时刻,往往都带着某种仪式感。记得小时候,每到生日,爸爸总会做满满一桌的菜肴,再来一个三块钱的生日蛋糕。现在想来,那块小蛋糕比任何山珍海味都珍贵。情人节那支并不昂贵的玫瑰,过年时全家一起包的那顿饺子,这些看似平常的仪式,却成了记忆中最温暖的片段。
我有个朋友,当初她和他男朋友在一起时,她的家人一直不同意,因为男方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是我朋友坚决要和他男朋友在一起,家人没办法,最后同意了。
现在的她过得很幸福,虽说并没有大富大贵的生活,但她老公每个节日都会给她惊喜的仪式感,不管是手工制作的“有钱花”,还是凌晨一点的烧烤,他老公永远都会满足她。
心理学研究表明,规律性的仪式行为能给人带来安全感和掌控感。就像每周五晚上和家人一起看电影,每月1号给绿植修剪枝叶,这些固定的仪式会成为生活的锚点,让浮躁的心有了栖息之处。
我认识一位单亲妈妈,经济并不宽裕,但她坚持每个周末和女儿一起做饼干。她说:"虽然只是简单的面团和糖霜,但看着女儿认真挤花样的样子,我知道这些时光会成为她最珍贵的记忆。"这就是仪式感的魔力——它能把普通的时刻变成闪光的回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太容易把日子过成流水账。上班、下班、吃饭、睡觉,日复一日。但生活不该是这样的。试着在晨起时给自己泡杯茶,睡前读几页书;在特别的日子里,认真准备一顿饭;在平凡的日子里,偶尔写张小卡片给家人。
仪式感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本质。它提醒我们:生活值得认真对待,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值得被温柔以待。正如王小波所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而仪式感,就是通往那个诗意世界的门票。
从今天开始,给生活加点仪式感吧。不需要多么隆重,哪怕只是在阳台上种一盆花,或者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因为生活不会天天放烟花,但我们可以自己点燃蜡烛。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确幸,往往就藏在这些小小的仪式里。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生活需要仪式感指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确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