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伙伴们,相信大家都听过这句歌词: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这句话唱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与温暖,那么关于民族团结的知识,大家又知道多少呢?
快来一起走进民族小课堂,好好学学吧!
学团结 ,进课堂
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各民族相互之间交错居住。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历史演进的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平等
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加强民族团结要坚决反对“两个主义”
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各民族“三和”
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各民族“三交”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个离不开”的内容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五个认同”的内容
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六个相互”的内容
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
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街道)、进社区(村屯)、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
全面深入持久开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定;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广泛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显著提高,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
1.健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制度机制。
2.健全推动各民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同奋斗制度机制。
3.健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制度机制。
4.健全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制度机制。
5.健全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制度机制。
END

来源:国家民委
编辑:周建军
责编:李泽森
校对:李猛
总编:邱自松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五个认同的内容是什么呢(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小课堂开课啦)》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