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二十四担》。吴树龙 作
杨端雄
处暑前后,气候依然温燥,特别是岭南夏热的余威仍在,一派热未尽、夏未央之象。
然而,四季之美,时节之妙,自有其独特的魅力。
岭南是福地。荔枝季刚过,龙眼又隆重登场,此时高州的储良、石硖、双孖木龙眼正当时。广东人吃食讲求新鲜当道,龙眼刚成熟,亲戚已致电邀约,如此盛情,自然不能相负。
趁着假期,急忙驱车前往,准备一饱口福。龙眼林里,宛若撑开大伞的龙眼树,一簇簇龙眼密密麻麻结满枝头,在绿叶的映衬之下,愈发惹人垂涎。亲戚已经准备好了各种摘果工具,大人小孩聚集在龙眼树底下。迫不及待的青年人早已翻身上树,小孩嘻嘻哈哈的,忙着指点接应。龙眼刚一递来,大家一上手,立马剥开。果皮是深褐色的,透着层油光,晶莹的果肉裹着乌黑的核,汁水欲滴,凑近了闻,有股淡淡的蜜香。
广东人深谙食物“鲜”之真谛,望着眼前半透明状的龙眼肉,阳光照射下仿如白玉,令人心生欢喜,丢进嘴巴里轻轻一抿,汁水瞬间绽放,甜得纯粹,不带一丝杂味,咽下去时喉间还留着些清凉。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处暑节气食用,遵循的是自然之道。
水果丰收的时候,龙眼太多,充满智慧的高州人将卖不完吃不完的龙眼放在焙炉上,利用柴火的热量烘焙,柴火日夜不停息。烘焙大概两天时间,这时干透的龙眼完成了“身份转换”,变成了岭南的养生珍品——桂圆。完成转变的桂圆,辅以妥善的保存方法,可以经年留用。
剥开桂圆,却见果肉变成了深褐色,紧紧裹着核,嚼起来韧劲十足,甜得更甚,越嚼越香,能嚼出阳光的味道。桂圆可以直接食用,作为零嘴一流,大人小孩都喜欢。桂圆的滋补养生效果更佳。广东人喜欢汤汤水水,特别是在处暑这个夏秋交接的时节,更是离不开汤水的滋润。所以,桂圆无疑是天选之物,其中,又以高州桂圆为上品。处暑时节,亲戚捉了只三黄鸡,加入桂圆、红枣、枸杞,用瓦煲煮了鸡汤来款待我们。桂圆煲鸡汤,清甜温补又不上火,实为应节之妙笔,是我绝对的心头好。
高州龙眼平常可见,却在温燥的入秋之时,用清凉鲜甜来慰藉着我们的肠胃;而桂圆则凸显了高州人的生存智慧。龙眼变成顺应时节的食材,辅以巧妙的组合搭配,用柴火熬制出的靓汤,构成了广东地区的独有滋味,就像河流两岸拐枣树悄悄泛黄的叶子,不声不响地提醒着人们,夏天已悄然作别,秋天正款款而来,日子就在这汤汤水水里,不慌不忙地往前过着。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桂圆跟龙眼区别(龙眼与桂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