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皓简介(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洪皓)

洪皓简介(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洪皓)

浮浩 2025-10-10 硬件 1 次浏览 0个评论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道德经.十三章》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洪皓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第260期

小洪,考中进士了。

他以书海为战场,以笔墨为刀剑,历经大考小考百十场,阔步走进宫门那一刻,意味着鲤鱼跃过龙门,变成了人中龙凤。

殿试环节,小洪对答如流,宋徽宗时不时地点点头,二十来岁的年纪,器宇轩昂的相貌,在朝堂大佬眼里,这小子值得重点栽培。

做老夫的女婿,你愿意吗?

老朱的笑容很亲切,他是花石纲项目负责人,拜把子大哥是宰相蔡京,二哥是掌管兵权的童贯,兄弟六人替皇帝分忧,权倾朝野。

但凡喊一声干爹,荣华富贵就会送上门来,小洪直勾勾的盯着老朱,他们是朝堂上的霸主,在百姓眼里,却是祸国殃民的“六贼”。

书海沉浮,无数义理经过诵读、思辨、融合,再由笔墨凝聚在白纸上,换取功名之后,有些人丢弃了,有些人选择践行。

不愿意啊,有志气!

或许,另一个小洪同意了,步入飞黄腾达的仕途,这个小洪就比较惨淡,干了十多年,还在基层副职岗位上转圈圈。

有一年,当地爆发水灾,十分之九的农田淹没了,老百姓在泥石流里挣扎着,小洪顾不上洗掉满身泥巴,跑去让一把手开仓放粮。

粮食不够吃,正好朝廷的运粮船经过,望着一艘艘超载的粮船,小洪建议一把手去拦截,领导骂道:你不想活了!那是皇帝的贡米!

不去拦截,数万百姓就得饿死,谁敢拦截皇家粮船,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小洪没有犹豫,召集人手抢劫了皇帝的口粮。

愿以一身易十万人命。

朝廷派人来追查,看到当地秩序稳定,小洪的恶劣行径救活十万性命,被老百姓称呼为“佛子”,皇帝听到后表示不用追究了。

附近州县没这么幸运,难民变成了流民,流民加入造反组织,为了有口饭吃而打家劫舍,战斗力比地方军队还要凶猛。

一支打劫队伍来了,见门就踹,抢完就走,走到下一家门口时,有人刚要抬脚踹门,直接被头目踢飞了,喊道:此洪佛子家也。

小洪,用自己的大无畏担当,换来黑白两道的敬重,他在守护着州县安宁,皇帝却糟蹋着大宋天下,终究迎来了靖康之耻。

建炎,南渡。

金兵掳走徽钦二帝,赵构没想着抢救父兄,而是撒丫子逃往南方,哪怕老将军稳住局势,也不愿意回到北方(见秦岭一白.宗泽篇)。

迁都建康,意味着半壁江山不要了,小洪从书海里汇总出反对意见,说道:内患甫平,外敌方炽,若轻至建康,恐金人乘虚侵轶...

你反对?你算哪根葱?小洪是基层副职人员,就算奏章交到朝廷,也没人摆上皇帝案头,毕竟,这可是宋高宗最初的构想。

宋高宗打错算盘了,他的退缩让步,在金国看来是软弱可欺,金兵追过长江揍得赵构慌忙逃窜,不禁怀疑迁都方案有问题。

唉,当时咋没人拦着朕啊。

有人反对,您没心情看啊。

是谁?

小洪,抢劫过皇家运粮船。

哦,把他喊来吧。

小洪的职位太低了,宰相觉得应该先考察下,相府的朱门大院里,小洪穿着黑色的丧服,承载着亡父人伦,亦有家国飘零。

吕颐浩也中过进士,对小洪的学识谈吐极为欣赏,穿着丧服见皇帝可不行,当即脱下自己的衣服,让他换上之后再去见赵构。

一个皇帝,一个宰相,不会无缘无故召见小人物,他们在物色出使金国的人选,皇帝是真心求和,宰相是假借议和而伺机北伐。

大殿之上,宋高宗感慨国运艰难,小洪搬出书海里的春秋争霸,抚慰着饱受煎熬的帝王之心,是啊,赵构的苦楚只能自己承受。

天道好还,金人安能久陵中夏!

一句豪言壮语,让赵构看见些许希望,他下令给小洪官升五级,挂名礼部尚书,让龚璹做副手,共计十三人前往金国议和。

议和?谁跟你议和?金国压根没有谈判需求,南京到太原两千多里,不光有金兵大营,还有起义军的地盘,人家都不给赵构面子。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洪义无反顾的上路了,一边宣导宋人不打宋人,一边劝告起义军归顺朝廷,造反事业哪有干到退休的。

有人听他的,他就请朝廷调拨钱粮,有人不听他的,他就只好从别处绕行,听到有人要攻打建康,他连忙通知朝廷做好防备。

小洪,闯出了一条生路。

走了大半年,小洪来到太原城外,他高举着南宋使者的节旄,在金兵轻蔑的眼神中,被带进破烂不堪的使馆,毫无尊重。

金国忙着大举南侵,没人来对接议和事项,使馆里面只有一个管事的金人,笑着说道:等捉住赵构,自然会叫你们去谈话。

一年过去了,金国没有灭掉南宋,反而被岳飞揍懵了,扶持刘豫建立伪齐之后,又将秦桧送回宋朝,战略重心转移到北方。

发生这么多大事,小洪在使馆里呆不住了,他觉得不能再等下去了,带着队友从太原跑到大同,强烈要求与金国大佬会晤。

完颜宗翰,擒获徽钦二帝的金国元帅,压根没把小洪放在眼里,很不耐烦的说道:来人,把他们送到刘豫那边去做官。

万里衔命,不得奉两宫南归,恨力不能磔逆豫,忍事之邪,留亦死,不即豫亦死,不愿偷生鼠狗间,愿就鼎镬无悔!

死也不去?那就去死好了!

完颜宗翰被惹怒了,下令将小洪拖出去砍了,望着小洪铮铮不屈的模样,副将竟然为宋人跪地求情,说道:此真忠臣也。

这一刻,气氛仿佛凝固了,金国元帅怒目圆睁,副将单膝跪地,小洪傲然挺立,龚璹开口打破平静,低声说道:我愿意去...

二把手变节了,没人知道龚璹是怎么想的,是被吓破了胆,还是贪恋富贵,是不愿意再跋涉千里,还是想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

完颜宗翰冷哼一声,头也不回地走出营帐,副将也跟着出去了,小洪的身形岿然不动,龚璹从旁边经过时,什么话也没有说。

那十二个人,流放冷山。

一路向北,小洪走了整整两个月,他高举着南宋使者的节旄,队友们紧紧跟在身后,白山黑水之间,女真人好奇的打量着他们。

他们也打量着这片土地,黄龙府气候严寒,草木在四月开始生发,八月就被大雪覆盖,当地人住在地穴里面,与江南风月不同天。

谁能想到,金兵与宋军在战场上纠缠厮杀,原来大后方皆是饥寒困苦,小洪和女真百姓的生活水平差不多,全靠自力更生。

他穿着粗布衣裳,挖野菜充饥,上山砍柴生火,天降大雪进不了山,只好拾取马粪点火做饭,渐渐地,小洪和女真百姓混熟了。

一群脏兮兮的小孩跑过来,盯着小洪写下奇形怪状的文字,小洪一字一句地教他们诵读,仿佛回到考进士前的书桌上。

没有笔墨,有烧火棍。

没有纸张,怎么办呢?

小洪剥下洁白柔软的桦树皮,晒干之后当纸用,他默写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让汉家书海流进了女真部落。

天下之大,没有一片无主之地,完颜希尹是金国重臣,也是这片土地的领主,此前压根没将小洪当回事,此刻却凝重地盯着“桦叶四书”。

他是金国名将,也是女真文字的创建者,在民族文化的背后,还有很多制度需要完善,完颜希尹决定了,让八个儿子跟着小洪学习。

有一次,完颜希尹喊小洪谈话,让他为攻打四川提些建议,还说自己的力量足以排山倒海,比起天地大碰撞差那么一点点。

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自古无四十年用兵不止者。

小洪不给建议,还嘲讽完颜希尹是个自大狂,两人说着说着骂起来了,完颜希尹吼道:你是来议和的,口气却这么硬,真以为我不敢杀你吗?

小洪气笑了,你知道我是来议和的,还整天让我给你儿子上课,这么多年过去了,和谈任务没有丝毫进展,我早该以死谢罪了。

完颜希尹默不作声,小洪却越说越激愤,积压在胸中的苦闷汹涌而出,放话说老子现在去跳河,也不给金国落口实,你就对宋国说是失足摔死的。

人之品性,不分地域种族,完颜希尹盯着小洪,透过他那急剧起伏的胸膛,仿佛看见一颗赤子之心,自己对女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来吧,我起草,你修正。

完颜希尹写下十条款项,小洪逐条进行分析,还列举南北朝时期的例子,两人国籍不同,目的相同,希望和谈协议让宋金都能接受。

一字一句,一日一夜,小洪捧着拟好的和谈协议,眼神却停留在完颜希尹身上,这位金国重臣,要是想糊弄的话,其实挺好糊弄的。

或许,正是因为小洪不会糊弄,完颜希尹才会如此信任,伎俩可以糊弄别人一时,多年来展现的品性和气节,远远比伎俩更有分量。

两人走出营帐,眺望着远山顶上的积雪,在日光照耀下愈显白洁,却好像被黑黢黢树林的蚕食着,黑与白的比例,分外悬殊。

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洪皓

‌汝性直不诳我,吾与汝如燕,遣汝归议。

完颜希尹前往汴京,准备将和谈协议交给皇帝,小洪望着巍峨耸立的皇宫,以前在此参加大宋殿试,如今却变成了金国的都城。

小洪在宫门外等消息,如果事情进展顺利的话,他就能拿着合约返回了,宋高宗在等他的回信,老母亲也在等儿子回家。

意外出现了,完颜希尹死于朝堂内斗,金兀术压根不看和谈协议,再次率领金兵攻打南宋,小洪和队友也被无限期扣留。

回到破烂不堪的使馆,小洪遇见其他宋国使节,宋高宗派出好几批议和队伍,兜兜转转,全都被集中在这里了,同病相怜。

有人接受招降,有人苦心坚守,宇文虚中做了金国的光禄大夫,小洪直接与好友断交了,竭尽全力搭救落难北方的宋人。

他贵族流落贱微者,皆力拔以出。

帮助的人越多,名气自然越大,宇文虚中极力推荐小洪,金国强行让他做翰林学士,小洪说道:当官可以,离京城远点就行。

身居高位者,何来糊涂人,一眼就看出他想逃回宋国,小洪摆出无所谓的样子,反正京城里面的职位,催促八百遍也不去上任。

表面上无所事事,暗地里忙忙碌碌,小洪打探到徽钦二帝的住处,托关系让人送去衣食,如此,爷俩才知道赵构已经登基了。

赵构蜷缩在江南,收到小洪的一封封密信,才知道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轻抚着太后的亲笔信,宋高宗哭得跟个孩子似的。

朕不知太后宁否几二十年,虽遣使百辈,不如此一书...

千山万水,阻拦不住赤子之心,小洪传递回来的消息,不光有皇帝的家事,更有大宋的国事,连金国退兵的机密都搞到了。

白天推辞金国的职位,夜晚谋划宋国的应对,恍惚间,小洪仿佛看到了希望,大宋铁骑渡过长江,跨过黄河,再造千里江山。

可惜啊,他在金国呆的太久了,哪里知道宋国的状况,一句“若和议未决,不若乘势进击”,让主政的秦桧皱起了眉头。

宋徽宗的遗体回家了,太后也被金国交还宋国,有价值的情报越来越少了,宋金大战尘埃落定,小洪他们却好像被遗忘了。

终闻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

那一年,金国皇帝生了个儿子,颁布一系列大赦法令,凡是滞留金国的大宋使节,只要没有接受过官职,允许自行回国。

小洪看到信息,连行礼都顾不上收拾,当晚就拉着队友们跑了,他在黄河边焦急地踱步,天知道,船儿先来还是追兵先到。

果不其然,金国大臣发现法令有问题,像小洪这样的使节,在金国呆了十五年,若是活着回到宋国,还不把底牌全曝光了。

金兵追上来时,小洪已经坐着船儿飘远了,望着越来越近的故土,他的双眼逐渐模糊,回头看向身后队友,皆是满脸泪痕。

十三个人出使金国,回来的只有三个人,小洪走进宋国皇宫,跪在大殿之上,说自己没有完成使命,请求回到老家奉养母亲。

卿忠贯日月,志不忘君,虽苏武不能过,岂可舍朕去邪。

宋高宗没有批准,小洪又去拜见太后,侍从正要放下帘子,太后摆摆手说道:我早就认识洪尚书了,何必还要遮挡呢?

金国,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走不出来就是屈辱沉沦,走出来就是品性的验金石,照见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要惜福啊。

皇帝和太后见过了,没成想卡在宰相这了,同样是从金国回来的,小洪和秦桧有很多话说,说着说着,秦桧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张浚是位猛将,为啥闲置不用呢?

钱塘只是暂住,为啥修建豪华啊?

岂非示无中原意乎!

或许,小洪在金国呆的太久,遗忘宋国官场的规矩,不光质疑宰相的人事部署,还提出收复中原的话题,难不成岳飞白死了吗?

秦桧没有当场发怒,并不代表就这么过去了,在接下来的正式任命里,小洪被安排个闲职,工资不差你的,上班爱来不来。

没过多久,金国索要变节宋人的家属,秦桧满口答应尽快送过去,小洪阻拦道:若遽从之,谓秦无人,益轻我矣。

秦桧怒了,是担心得罪金国,小洪怒了,是为宋国壮士发声,高吼道:王伦、郭元迈以身徇国,弃之不取,缓急何以使人。

一个主张无条件照办,一个建议宋金交换人质,小洪越是大无畏的担当,让秦桧越是觉得心虚,越想着尽快清除这个家伙。

小洪,被贬出京城了。

一年之后,江浙多地爆发水灾,百姓流离失所,有人说是宰相搞得天怒人怨,小洪名闻天下,为什么朝廷就不重用他呢?

秦桧又生气了,借着白锷指斥案大兴牢狱,直接将小洪罢免官职,每月发放点生活补贴,好让他养活八十多岁的老娘。

母亲死了,小洪穿着黑色的丧服,站在家徒四壁的院子里,月明星稀,寒鸦阵阵,书海笔墨,还能抚慰他内心的伤怀吗?

打击并没有停止,有人为了讨秦桧欢心,诬陷小洪鄙视宰相、欺世飞语、动摇国是,莫须有都能当作罪名,这些加起来也不容小觑。

诬皓作欺世飞语,责濠州团练副使,安置英州。

小洪,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一千多里外的岭南上任,那里是犯人充军的蛮荒之地,说是上任,其实和流放差不了多少。

翻越大庾岭,再经韶关,六十岁的老人走不动了,他坐在曹溪边上歇会脚,望着流水潺潺,听起来,为何有种哽咽的感觉?

是啊,抢劫皇家粮船,心里面有大宋百姓,在金国受尽磨难,心里面有大宋天下,如今被大宋朝堂打压,心里面还能有什么呢?

六十之年入瘴乡,灵台未了热非常;

锡泉一饮根尘净,重到清凉礼梵王。

半世拘囚愧牧羊,生还四载却投荒;

危机未履已如此,欲效前贤问上苍。

小洪,在岭南待了九年。

秦岭一白带着土蜂蜜来了,小洪正在教当地的孩子诵读四书,我瞅了瞅那些文字,忍不住问道:您还认为这些有用吗?

小洪笑了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起在金国的旧事,他顶撞过的大佬、帮过忙的金人、都会从最初的轻蔑变得敬重。

每一次艰难困苦,周围都会有人变节,每一次想起书海笔墨,自己就觉得还能再坚持会,此刻,已经不需要质问上苍啦。

喝完蜂蜜水,远处走来了几道身影,他们拿着内迁的诏令,通知小洪前往江西上任,那里的条件待遇比岭南好多了。

嗨,我怕是走不动咯。

洪皓,没有走到江西,他死在半路上了,这位滞留金国十五年的宋人,坚守义理,不忘家国,自始至终有种大无畏的担当。

此后,每一位金国使节来到宋国,还会询问洪皓是什么官职呀?住在哪里呀?负责接待的人员,终于可以说出他已经死了。

不死于敌国,乃死于谗慝。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洪皓简介(秦岭一白说历史人物洪皓)》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