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下楼倒垃圾,楼道灯坏了,手机掏出来一滑,锁屏左下角那束白光像老朋友一样准时出现——这大概是多数人对手电筒的全部想象。
可要是只把它当“灯”,就真小看口袋里那枚小灯泡了。
先说点新鲜的:人民币塞进钱包前,拿手机背面贴上去,手电筒一开,那条“100”字样的安全线亮得跟霓虹一样,假钞当场现形;身份证也照办,透光一瞅,芯片小方块清清楚楚,比柜台阿姨的紫光灯还管用。
更妙的是,手机自己丢了,喊一声“小爱/小艺/hey Siri”,铃声加闪光一起蹦跶,沙发缝、床底、外套口袋,一秒定位,比翻箱倒柜体面多了。
有人觉得这些花活离生活远?
其实日常里早用上了。
夜里给娃读绘本,手电筒调到最低档,暖白光铺在书页上,比台灯柔和,不晃眼;拍夜宵发朋友圈,顶光太硬,反手把手机手电筒当补光灯,烤串的油星子都闪着人间烟火气。
最实用的是户外,长按音量键切到SOS闪烁,三短三长三短,真遇着迷路,远处的人一眼就能锁定你——比扯嗓子喊省体力,还防狼。
当然,别光顾着爽。
高亮度连开十分钟,手机后盖能煎蛋,系统弹窗提示“温度过高”,立马关,别跟电池较劲。
省电也有招:安卓下拉菜单长按手电筒图标,亮度条拖到30%,照路足够,续航多撑俩小时。
要是家里装了智能灯泡,部分机型还能让手电筒闪两下当遥控信号,进门一抬手,客厅灯同步亮,仪式感拉满。
说到底,手电筒就像厨房那把剪刀,你以为只能拆快递,其实还能开啤酒、拧螺丝、刮鱼鳞。
手机这小灯泡也一样,功能早被工程师塞得满满当当,就差你动动手。
下次掏手机别急着点“关闭”,多划一下、多喊一句,说不定又能解锁一个新场景。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手机怎么打开紫光灯(手机上有手电筒的要留意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