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教育报】
新学年的篇章悄然翻开
浙江各高校书记校长
纷纷带来开学第一课
为新生们送上干货满满的鼓励
这些凝聚智慧的嘱托
既是前辈的淬火箴言
亦是青春的导航罗盘
让我们一起聆听
👇
马琰铭
浙江大学校长
浙大人应该有坚定的自信,因为我们有“求是精神”这个“传家宝”。希望你们探索从“会读书的人”成为“会创造的人”的转变路径,在敢为人先的能动实践中检验自我价值、理解时代使命。期待你们能以青春之朝气,在强国建设的征程中书写人生篇章,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施一公
西湖大学校长
人生在世,目的不单单在于低头寻找“六便士”,同样需要抬头看向月亮。在物质生活之外,去想象和追求更高远的精神境界,去定义小我与大我,去审视个体与集体,去思考须臾与永恒。我们每个人短短一生,自我奋斗之外,能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什么贡献?能为人类文明做出什么进步?又能为世界带来什么变化?这是西湖大学全体师生的共同求索。
余旭红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希望你们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在不断实验、试错、重启中成长,在继承、融合、创新中超越,成为真正有创造力的人,以艺术作为人生志业的确定性,来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
高翔
浙江工业大学校长
高翔围绕全球科技变革、浙工大文化根脉、强国青年担当三个维度,与同学们深入对话。他希望同学们能洞悉时代,领略全球科技变革;扎根沃土,传承工大文脉之魂;奋发有为,勇立强国鸿鹄之志。在浙工大这片沃土启迪智慧、塑造人格、探索未知,以创新之魂点亮梦想,以笃行之志勇担使命!
邱利民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
同学们,当前,我们正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重构生产与认知,全球化与多元文化激荡交融。有人问:在这个似乎“一切皆可被技术替代”的时代,大学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我想告诉大家:越是技术奔腾的时代,越需要我们回归教育的本质。大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能思考、能创造、能共情、能担当的“人”。它关乎我们,如何在技术的浪潮中保持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如何在信息的洪流中保持眼界的开阔与清醒,如何在时代的变局中保持精神的独立与挺拔。
陈积明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要注重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学科的融会贯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洞察力与创新力,涵养“甘坐冷板凳、啃得硬骨头”的科研态度。“择一事终一生”,同学们要开展研究型、创造型学习,从实验室走向科研高地,将“代码刻在关键领域、成果用于产业变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
赵全军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赵全军以“学长”身份亲切开场,用“浙理有底蕴、有榜样、有气质”三个维度,带领新生走进浙理、认识浙理、融入浙理。他将校训“厚德致远、博学敦行”与校风“求是笃实”凝练为四种“主义”:理想主义、实干主义、专业主义、健康主义,为新生划定成长路径,勉励他们心怀家国、脚踏实地、追求卓越、身心健康,编织属于自己的“经纬人生”。
戴道锌
中国计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主持行政日常工作)
青年一代的你们,生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繁荣的时代,何其幸哉,一定要乘势而上,大显身手,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勇立潮头。请大家特别注意的是,进入大学,意味着新的赛道已经开启,你们要做好面临新挑战的准备。要成为“更会读书的人”,更要实现从“会读书”到“会创造”的跨越。如果说“会读书”是善于学习吸纳知识的输入能力,“会创造”则是善于产生方法思想并实现从无到有的输出能力,尤其是面对新局面、新场景的需求,敢于不落窠臼、勇于突破。
王永贵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
大学不仅意味着新起点、新征程,更意味着新使命、新任务、新担当、新生活、新模式、新习惯和新方法。“浙商大避雷避坑指南”里,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防火、防盗、防诈、防水、防躺平摆烂,这是“五防工程”。其中,特别要“防水”,防“水课”、防“水分”、防“水师”、防“水生”。这里不一一赘述,请各位慢慢观察体验并共建共治共享。
吴家胜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
同学们:青春是一场盛大的奔赴。浙江农林大学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土壤、阳光和雨露。希望你们珍惜宝贵时光,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于读书做学问的好地方,去努力探索一粒种子如何改变世界,一片森林如何滋养文明,一门科学如何守护人类星球的未来。相信每一次对未知的追问、每一回对真理的探寻,都会成为你们人生路上最宝贵的积淀。
陈忠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
“脉”,是中医的基本概念。它既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是生命状态的映照。在浙中医大,“脉”更是一种精神符号——是连接你我与家国、贯通传统与时代、传承岐黄与未来的核心力量。
这是一个充满变量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破局者的时代。怎么破?首先要先学会“号脉”,不仅号知识的脉,也要号时代的脉,听懂时代的叩问、人民的期盼。其次要敢于“开方”,不断尝试、勇于创新、敢于突破。
唐睿康
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主持行政日常工作)
在大学的这几年里,不用模仿他人路径,勇敢发现自己的特色——不追求成为“别人眼中的优秀”,而是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当每个你都长成最好的自己,我们会用无数个“最好的自己”,共同成就我们“最好的大学”。这所大学的“好”,不在排行榜里,而在每个同学按自己节奏生长的模样里;不在统一的评价标准里,而在我们彼此支撑、共同繁茂的生态里。
李安
丽水学院院长
人工智能擅长的是“答”,没有你输入的“问”,便不存在它的快速与强大。由此可知,人工智能恰是将“提问”的价值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类最珍贵的是“提问”,是面对未知的好奇,是挑战定见的勇气,是提出那些从未被提出过、甚至看似“愚蠢”问题的能力。大学应该是保护、引导、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与能力的神圣殿堂,大学校园应该是师生共同探求真理、乐教至真、乐学至远的精神家园。
王瑞
浙江音乐学院院长
只有保持批判性思维与人文关怀、成为时代的观察者和思考者,艺术才能超越娱乐化、消费化的陷阱,成为照亮人心推动文明的力量。艺术之道终归是生命之道,我们不仅学习创造艺术,更学习观照世界、安顿心灵。当技术化为本能,规则融为直觉,艺术便成为存在的诗意显现,引领我们走向精神的自由与澄明。
贾文胜
嘉兴南湖学院院长
当下,或许有人会根据你的地域出身、家庭背景,甚至高考分数来轻率地定义你。未来,你也可能遭遇质疑、偏见甚至不公。我希望你们拥有“破”的勇气。请记住,决定你未来的,不是你的出身,而是你的选择;不是别人的眼光,而是你的行动。你们要善于打破思维定势,勇于挑战权威论断,敢于撕掉外界强加的标签,真正活出自己的本色,定义自己的人生!
来源|综合自教育之江、各校官微等消息
责任编辑|许天怡
投稿|zjjybxmt@163.com
点点关注,更多教育资讯
锁定“浙”里
本文来自【浙江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开学第一课内容讲的是什么(浙江高校书记校长的开学第一课都讲了什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