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和徐茂公为什么没入凌烟阁(尉迟恭为救义子撞柱凌烟阁)

罗成和徐茂公为什么没入凌烟阁(尉迟恭为救义子撞柱凌烟阁)

羊舌凝芙 2025-11-01 数码 3 次浏览 0个评论

**马蹄乱,江山碎——五虎将与一个打王鞭的结局**

尉迟恭为救义子撞柱凌烟阁,同样执掌金斧的程咬金为何不出手?

隋末那几年,真是个热闹啊。天刚麻麻亮,村口的豆腐坊还没开张,前坡老张家的牛圈就已经传来脚步声。天下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分封割据、彼此算计。谁家不是昨天还是大隋,转眼就成了“某某国”地界。百姓怨声载道,田地里草比粮多。就在这样一个泥泞烂摊里,李世民拎着剑悄悄走红了。

你说,后来那什么“五虎大将军”的英勇事迹,多少有点戏台上的味道了。但那阵儿里,谁的命都轻飘飘的。李世民手下这帮人,可真是五花八门——秦琼,谁不认识?端的是那副人人都写的“大力金锏”;尉迟恭,黑面短髯,怒了能吓哭孩子的那种;还有一心只想混口饭吃的程咬金,皱着个脸,谁跟谁都能开个玩笑,偏偏拳头也是真硬。罗成和徐茂公,各自有拿手的活儿。大风吹过来,大江翻涌,每个人都被裹挟着往前冲。

尉迟恭为救义子撞柱凌烟阁,同样执掌金斧的程咬金为何不出手?

可惜啊,活着并不容易,死去也不像诗里写的那样美。罗成,最年轻那个,上阵总是骑着白马,银枪在手,眼神里带着小伙子的不服气。说他命短,谁又能想到,他会在淤泥河一场恶仗里,被乱箭扎成筛子。打完仗天黑了,身边的人只剩呼哧喘气。五岁的儿子被人牵着小手站在尸体旁,问“爹什么时候醒”?那一刻,一家子的命运就被改写了。

在那个该死的年代,人头比麦子便宜。李渊下令,留给三虎大将三样宝贝:金锏,金鞭,金斧。从前都说这仨宝贝能“上打君王下打奸臣”,怎么听都是民间拿来吓唬村口小流氓的传说。但你别说,还真有人信了。秦琼提着锏,道上行侠仗义,下大唐江山如入无人之境。也就是后来,“打王金鞭”的故事,才慢慢成了茶楼里的段子。只是,没有这个传说,就没有后来的那些血雨腥风。

尉迟恭为救义子撞柱凌烟阁,同样执掌金斧的程咬金为何不出手?

乱世嘛,本就没有常胜。你追我赶,前一秒你是英雄,后一秒就可能成了别人的刀下亡魂。天下一统后,曾经的兄弟们命运各异。秦叔宝病了,熬不到花灯节的时候就走了,说是“一身功劳换不来一夜好眠”;程咬金会笑着吃饭喝酒,也懂得闭嘴、能躲得过风波的。

最意外的是尉迟恭,人都说他黑脸、直脾气,压根藏不住事。他还有点横,办事不上套路,偶尔能打动皇帝几分。但可惜,这种性子时代越往后就越“不时髦”。倒也不是他想逆天,只是有些事没办法不管。

尉迟恭为救义子撞柱凌烟阁,同样执掌金斧的程咬金为何不出手?

说到薛仁贵,你也许会想起白马银枪,辽东边关雪。少年功课做得溜,高宗李治跟前也算一号。可“树大招风”,刚立了大功,就被满朝文武盯上。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泥鳅,谁也不想看见别家孩子成绩第一名。于是风头没过,“功高震主”四个字成了紧箍咒,一道圣旨下去,九死一生。差点当街枭首,要不是满朝上下使上吃奶劲才要来八十天活命期,怕是真要尸骨无存。

这事传到尉迟恭耳朵里,他气得手都抖。儿子尉迟宝庆写封信,干脆一溜烟把爸爸调回京城。乌云抱月驹跑得快,马汗湿了,尉迟恭在家里翻出那件“打王鞭”,风风火火上了金銮殿。你能想象吗?一个七尺大汉,对着年轻皇帝边讲道理,边像个倔老头一样不服气,“这鞭子不是白捡的,是先皇给我的,不能让你糟蹋!”

尉迟恭为救义子撞柱凌烟阁,同样执掌金斧的程咬金为何不出手?

皇帝李治喝了口茶,有点打哈哈:“老尉迟啊,朝廷自有章程”。你不让我,老子就真横了。于是那天宫里的侍卫都吃了苦头,被他鞭子抽得眼冒金星,谁敢上前?更有趣的是,帝王金身也不是没被尉迟恭追着在寝宫后花园绕圈。 

打到凌烟阁门口,再横的汉子也只能停脚。外面热闹,门里寂静。手里的打王鞭用力一振,“咔擦”,断了。尉迟恭愣住,一股血气直冲脑门。多少年的荣辱、委屈、气愤,都在瞬间涌上来。他瞪着碎裂的鞭子,像是突然明白,这江山人情终归还是皇帝说了算。他不哭,只重重在门框一磕。这一磕,把自己的命送了出去。

尉迟恭为救义子撞柱凌烟阁,同样执掌金斧的程咬金为何不出手?

消息传进李治的书房,他愣了很久。说不清是悔,还是怕,还是无力。有多少传说就死在这一撞?他下令,要好生重查薛仁贵的案子,为尉迟恭厚葬。可死了的人,就像这断了的鞭子,接也接不上了。

江湖、朝堂,都是过眼云烟。打王鞭的故事传出来,多少饭后谈资。只剩程咬金在一边轻笑,倒了杯酒慢慢喝。“兄弟们都图啥?”他或许想过自己要不要也和皇帝刚上一场。可程咬金的好处,就是脑子比拳头管用。他明白,神器不过是个唬人的幌子,真到了君王面前,哪还有打不打的分寸?孔夫子说“知止而后有定”,他是信的。

尉迟恭为救义子撞柱凌烟阁,同样执掌金斧的程咬金为何不出手?

你看他就知道,鲁国公能一路活到享高寿,陪着李世民也好、武则天也好,风雨都见过。不是因为他没有脾气,而是知道何时收刀,何时开怀。

只是啊,谁也讲不清利害得失。那些打王鞭的英雄,战马上身死马下英名,究竟是幸运呢,还是天命?你要问我,千年江山大梦,几世忠心,到最后也还是“深宫柳絮,无人怜惜”。英雄是英雄,可他们的命苦不苦?你见过江边浪花拍石,转瞬即逝,却没人记得水里沉没的刀枪戟马。至于后来的程咬金们,有的人还会信那个神器么?江山换了几茬主人,谁又真在乎门外的打王鞭?

尉迟恭为救义子撞柱凌烟阁,同样执掌金斧的程咬金为何不出手?

其实说到底,能安稳度日,活到天年,比什么都强。也许这才是历经风浪的程咬金,最明白的道理吧。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罗成和徐茂公为什么没入凌烟阁(尉迟恭为救义子撞柱凌烟阁)》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