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西游,只觉得猴子打怪爽;长大再看,发现唐僧才是那个被996逼疯的社畜。
”——这条抖音高赞弹幕,把四大名著从课本里一把拽进地铁早高峰。
别急着笑,2023年国图借阅榜,《红楼梦》依旧霸榜第八年,比《活着》还多出37万册。
古人写的故事,凭什么比热搜还耐刷?
答案藏在新公布的圆明园图纸里。
红学家把“怡红院”平面图往“万方安和”遗址上一扣,重合度94%,曹雪芹根本不是在写架空,而是把皇家工地搬进小说。
更离谱的是,他家失传的手稿《废艺斋集稿》残页被翻出来,上面记着“太湖石宜瘦、宜漏、宜皱”,跟今天苏州园林师傅嘴里念叨的口诀一字不差。
写书的人自己就是施工头儿,难怪读者能闻到油漆味。
西游组也不甘寂寞。
奈飞砸1.5亿美元,找《指环王》特效团队给猴子做毛发,预告片里金箍棒一甩,海外弹幕刷满了“Chinese lightsaber”。
大英博物馆同期上架的明代彩绘孤本,比86版电视剧还早四百年,原来歪果仁早就拿西游当“东方超级英雄”剧本杀。
敦煌研究院顺手补了一刀:元代壁画里,唐僧师徒白龙马已经组好CP,比吴承恩出生还早一个世纪——所谓原著,不过是把民间同人转正。
水浒那边更尴尬。
北大用AI比对120回本,发现“征辽”二十回突然改用“辽国”而不是“契丹”,用词习惯跟明嘉靖边防公文一模一样,基本可以判定是万历年间兵部小编加班注水。
山东东平影视城干脆1:1复刻北宋市井,游客花128块就能体验“林冲误入白虎堂”密室逃脱,出口处立着块牌子:历史上高俅根本没陷害过林冲,但情绪是真的。
——官方亲自下场拆台,却不妨碍98版电视剧在B站弹幕破千万,年轻人边骂边刷“职场不就是水泊梁山?
”
最卷的是三国。
成都武侯祠去年挖出明代说唱俑,刘备哭荆州被编成了Rap,节奏感不输《野狼Disco》。
台湾中研院甩出罗贯中家族谱,原来他叔父做过张士诚幕僚,写“借东风”桥段时,大概率把自己老板代入周瑜。
日本早稻田更狠,江户时期评注本把诸葛亮写成“江户第一社畜”,五丈原病逝那一页,空白处手写“加班致死,愿世无996”。
古人演完,现代人继续加戏,谁也没比谁体面。
所以别再问“四大名著到底有啥用”。
当你在工位偷偷刷“刘姥姥进大观园像极了我第一次进五星酒店”,当你在地铁看“孙悟空大闹天宫”剪辑配《孤勇者》,那一刻,曹雪芹、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就坐在你对面,他们早把“怎么在体制里躺、怎么在江湖里卷、怎么在理想里翻车”写成了说明书。
书还是那四本,只是每次社会一抽筋,字里行间就自动更新一行弹幕。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如何删除书籍(假如四大名著要被删掉一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