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健康上海12320】
健康上海,你我同行。为更好展现社区优质医疗资源,鼓励与促进全市社区医疗服务工作,开设“社区特色门诊”栏目,陆续介绍社区特色、优势门诊,让广大市民拥有更多健康获得感与幸福感。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困扰:皮肤上冒出一些硬邦邦的褐色或红褐色小结节,奇痒无比,越抓越痒,甚至抓破了流血结痂,痒感却丝毫不减,折磨得人寝食难安?
这可能是一种名为“结节性痒疹”的顽固性皮肤病。在现代医学看来,它的成因复杂,治疗棘手,常被形容为皮肤科的“硬骨头”。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氏针灸”在治疗此病时,通过“东氏针灸”特色技术“内调外治”,提供破局之道。
一、
病根不在皮肤,而在“五脏”与“气血”
结节性痒疹,又称疣状固定性荨麻疹或结节性苔藓,是一种以剧烈瘙痒和坚实结节性皮损为典型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它并非普通的“皮肤过敏”,而是一种病程迁延不愈数月甚至数年、且易反复发作的顽固病症,尤其青睐成年女性,且好发于四肢伸侧,其中小腿伸面最为常见,腰背部、臀部也可能受累。
中医古籍将结节性痒疹记载为“马疥”“顽湿聚结”“粟疮”等,中医认为其病因有患者素体蕴湿,兼外感风湿热毒等邪,或是昆虫叮咬,毒汁内侵,与体内湿气结合,湿邪风毒凝聚,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形成结节而作痒;或是情志内伤,忧思郁怒,冲任不调,营血不足,脉络瘀阻,肌肤失养所致。
“东氏针灸”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市名中医东贵荣教授治疗本病颇具心得,他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根源于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衡,同时由“风”“湿”“热”“瘀”几种病邪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于皮肤的结果。
风:“善行而数变”,导致瘙痒忽起忽落,位置游走不定。
湿:黏腻沉重,导致病灶缠绵不愈,容易渗出液体,并且好发于四肢。
热:使皮肤发红、灼热、瘙痒剧烈。
瘀:由于长期瘙痒搔抓,局部气血循环严重受阻,加上久病耗伤气血,就会形成瘀血。
二、
非遗针灸特色技术:不止“止痒”,更要“治本”
东氏头针——安“心神”,断“痒根”
“东氏针灸”创造性地将“东氏头针”加入到了治疗之中。中医认为“头者,精明之府”,通过头部进行“百会透太阳透刺”,可直接调节大脑神经的功能状态,起到强大的镇静安神效果。当“心神”安定下来,对“痒”的敏感度就会大大降低,从根源上切断“越痒越抓”的神经反射弧,为后续治疗打下坚实基础。
背俞调脏——平“阴阳”,固“根本”
“东氏头针”的基础之上,再取人体背部腧穴,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通过针刺背俞穴,调五脏之气,养五脏之精,安五脏之神,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恢复五脏的和谐平衡,让身体内部的环境不再适合病邪滋生。
针药结合——通“经络”,化“结节”
针对已经形成的坚硬结节,东贵荣教授提出根据疾病分期辨证用药:
初期:以祛风清热、化湿止痒为主,常用荆芥、防风、金银花、苦参等。
中期:以调和气血为主,常用何首乌、蒺藜养血祛风,配合当归、川芎、桃仁活血化瘀。
后期:此时结节坚硬,色暗,是痰瘀互结的深重表现。在滋阴养血的基础上,会使用丹参、重用黄芪来大补元气、活血通脉,甚至配伍全蝎、地龙等虫类药,以其强大的搜风通络之性,直捣病所,化开顽固结节。
三、
生活调护:医患合作,事半功倍
1、管住手:尽最大努力避免搔抓。可剪短指甲,夜间痒甚时可戴棉质手套。
2、调饮食:忌食海鲜、牛羊肉、辛辣刺激及甜腻食物,这些易助长“湿热”。饮食宜清淡,多吃健脾利湿的食材,如薏米、冬瓜等。
3、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学会释放压力。焦虑、抑郁是加重病情的重要推手。
4、保睡眠:建立规律的作息,良好的睡眠是修复身体、平复“内风”的良药。
四、
专家信息
蒉潇飞
中医全科 主治医师
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上海市名中医东贵荣嘉兴社区工作室成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
擅长治疗中风病,颈肩腰腿痛,帕金森病,失眠,耳鸣,偏头痛,面瘫病,甲状腺疾病,干眼症、飞蚊症等眼病,急慢性支气管炎,顽固性咳嗽,慢阻肺,肺结节等呼吸系统疾病,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肾功能不全,慢性胃炎,胆囊炎,胆囊结石,脂肪肝等消化系统疾病,亚健康人群中医特色调理,老年慢性病中医健康管理。
五、
门诊信息
门诊地点:胡家木桥路41号二楼203室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8:00-11:00;下午13:30-17:00(节假日根据中心公示为准)
审核人: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全科 史静卉 副主任医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皮肤里长硬硬的疙瘩怎么回事(皮肤上又痒又硬的小疙瘩为何缠人东氏针灸来谈破解之道社区特色门诊专栏)》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