掸笔·掸残·掸尘·掸灰·掸室·掸水·掸衣裳·鸡毛掸子·掸软·姓·掸来降·掸渚/掸人·掸族·掸国·掸邦高原/掸掸`掸媛
掸 1.dǎn。1)含义。(1)轻轻拂去。如:掸笔(掸尘、掸细粉的羊毫笔)、掸残(全部毁去)、掸尘、掸灰、掸室(室内扫除。〔宋〕黄希旦《寄益老侍官南康》:“乐天掸室月空临。”)掸水(轻轻把水拨开,露出干净的水)、掸衣裳、鸡毛掸子。(2)筛。《中国民谣资料·孟姜女》:“无皮的罗儿掸三遍。”(3)提持。《说文解字·手部》:“掸,提持也。”(4)古人乱用通“瘫”,今废。如:掸软(瘫软。《唐韵》:“他干切,音滩。持不坚也。”)。2)姓。源头不清,有人名“掸来降”。《唐韵》《集韵》《韵会》:“徒(陡)案切。”《前汉·宣帝纪》:“日逐王先贤掸来降。”3)旧地名“掸陼”。《唐韵》《集韵》:“亭年切,音田。陼(zhǔ。同“渚”)名。”《山海经》:“靑要之山(河南嵩山余脉),南望掸陼。”
2.Shàn。1)古时傣族称呼。居住于云南及越南、泰国等处,如“掸人(缅甸的民族之一)”。2)古国名。故城为在今缅甸掸邦。《集韵》:“掸,西南夷国名。”《后汉书》(卷86):“徼外蛮及掸国王雍由调遣重译奉国珍宝。”3)地名。掸邦高原。亦作译掸高原。位于缅甸东部,印度、马来亚山系的一部分,东南亚面积最大的高原。萨尔温江纵贯南北。
3.chán。《集韵》:“澄延切,音缠。相缠不去也。”)。如:掸掸:缠绕在一起。掸媛(yuán),旧同“婵媛②〔牽引;萦绕。无“婵媛”主项(女子)美好之意〕”。
举例:
《现汉》仅有“dǎn。1)的(1)”的“拂去”和“Shàn”的义项。《辞海》还有“chán”的音义。此“缠绕”音义拟采信或淘汰读音,义项纳入“dǎn”音。上述古籍里的“筛”“提持”,特别是掸姓和地名“掸渚”字义项,拟补进“dǎn”音中。古人的“掸”通“瘫”(掸软同“瘫软”),应视为误用,起码是乱用,理应否定今废。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掸读音是什么(陕西西安学者齐声唤贤原创知识摇篮掸的组词3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