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唐宋诗词,我们总想起李杜的豪情、苏辛的豁达,可鲜少有人知道,近现代有一位伟人,用16首词劈开了诗词史的新境界,其气魄、意境与格局,足以和唐宋大家并肩。他就是毛泽东,今天我们按时间顺序重读这16首传世佳作,每一首都藏着改变时代的力量,读完你就懂为何说“近现代诗词,唯他可追唐宋”。
1. 《沁园春·长沙》(1925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是伟人早期词作的巅峰。1925年晚秋,他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见湘江秋景壮阔,忆起青年时的斗争岁月,一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将对国家命运的思索融入山河,满纸都是“欲挽狂澜于既倒”的少年意气,磅礴得让人热血沸腾。
2. 《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中国正陷低谷,可伟人登高望黄鹤楼,看烟雨锁大江,没有半分消沉。“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一句,把对未来的热望藏进江浪里——哪怕前路迷茫,他始终信“道路曲折,前途必光明”,这份旷达,读来让人肃然起敬。
3. 《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是首“马背上哼成的词”,纪实却满是诗意。1928年黄洋界保卫战,敌军万千重围,伟人却写“我自岿然不动”,寥寥数字刻画出红军的镇定与坚韧;末句“报道敌军宵遁”,更是把胜利写得举重若轻,尽显军事家的从容。
4. 《清平乐·蒋桂战争》(1929年)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1929年蒋桂军阀混战,伟人上片斥其“一枕黄粱”,满是鄙视;下片笔锋一转,写红军趁势开辟根据地、给百姓分田的热闹场景。一“怨”一“忙”对比强烈,既揭露了军阀混战的荒唐,更藏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乐观主义扑面而来。
5. 《采桑子·重阳》(1929年)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节写秋,伟人偏跳出“悲秋”窠臼。“战地黄花分外香”,把战场的菊花写出了别样的坚韧;“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更是以博大胸襟赞秋的豪迈。全词没有一丝消沉,满是“笑对岁月、勇战山河”的气度,读来浑身是劲。
6. 《菩萨蛮·大柏地》(1933年)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1933年夏天,伟人重到大柏地,见雨后彩虹映关山,忆起当年鏖战的弹痕。可他不叹战争残酷,反而说“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把战斗的痕迹变成山河的装饰,这份豁达与浪漫,唯有历经风雨的强者才写得出来。
7-9. 《十六字令三首》(1934-1935年)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长征路上的三首小令,把山写活了,更把红军的气魄写透了。第一首写山高,却显“快马加鞭”的急迫;第二首写山险,偏喻“万马战犹酣”的壮烈;第三首直接赞山“刺破青天”,暗指红军是“拄天”的脊梁。短短十六字,比千言万语更显豪迈。
10.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是首“带着硝烟味的词”。1935年娄山关战役后,伟人写霜晨行军的肃杀,却在末句掷出“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哪怕前路如铁,也要从头跨越,最后“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阔,把失利后的不屈写得荡气回肠,读来让人热泪盈眶。
11. 《念奴娇·昆仑》(1935年)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935年红军抵陕北,伟人登岷山望昆仑,竟生出“倚天裁昆仑”的奇想。他不叹昆仑的雄奇,反而要把它裁给世界,盼“环球同此凉热”——这份“胸怀天下、追求太平”的抱负,在诗词史上前所未有,格局大到让人震撼。
12. 《沁园春·雪》(1936年)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伟人最负盛名的词,1936年写于陕北。上片绘北国雪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山河写得灵动;下片评历代英雄,却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尾——不恋过往辉煌,只信当下的人民与时代,这份自信与气魄,当年曾让无数人惊叹,至今读来仍觉振奋。
13.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956年毛主席畅游长江,写下这首充满建设豪情的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显尽游泳的从容;“一桥飞架南北,高峡出平湖”,又把建设新中国的蓝图写进诗词。伟人既能“指点江山”,也能“擘画未来”,这份家国情怀,读来让人满心自豪。
14.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是首深情的悼亡词,写给夫人杨开慧与战友柳直荀。伟人把悲痛藏进神话:吴刚献酒、嫦娥起舞,只为迎接忠魂;末句“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更是把对亲人的思念与革命胜利的喜悦融在一起,浪漫又悲壮,读哭了无数人。
15. 《卜算子·咏梅》(1961年)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咏梅是“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伟人咏梅却写“悬崖百丈冰”中的“俏”。这梅不是孤芳自赏,而是“不争春、只报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便在丛中笑——这是对坚韧者的赞美,更是对“默默奉献、乐观战斗”精神的歌颂,满是正能量。
16.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1965年)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时隔38年重上井冈山,伟人见旧地换新颜,写下“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言。38年风雨,在他眼中只是“弹指一挥间”;面对未来,他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份不服老、敢拼搏的精神,至今仍是激励我们的力量。
17. 七律·有所思(1966年6月)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赏析:“风雷惊世界”写时代变革,“人民有所思”藏对国家命运的深沉关切。
这17首词,从青年意气到壮志凌云,从革命岁月到建设年代,每一首都是时代的缩影,每一句都藏着伟人的胸襟。读它们,不仅是读诗词,更是读一段改变中国的历史,读一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如果你也被这些词作打动,不妨分享给身边人,一起感受这份跨越时空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她在丛中笑全诗(毛泽东17首词震古烁今凭一己之力让近现代诗词站上唐宋高度)》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