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的新车,第二天就被追尾,对方还死活不认责”——5月12日早高峰,成都三环桂溪立交,一辆特斯拉Model Y被追尾,车主小赵报警后却卡在“谁来拖车”上,愣是原地晒了四十分钟。
新规说“快处快赔”,可现场没人告诉到底该谁叫拖车,保险、交警、4S店三方电话踢皮球,这就是2024年最现实的“流程卡壳”。
真别以为“拍照→挪车→12123”就能完事。
成都这起追尾,后车司机坚持“没感觉撞上”拒绝签字,交警远程定责系统直接锁死,两车必须拖去快处中心线下认定;而特斯拉官方售后一句话把车主整懵:电池包受冲击,哪怕外观完好也得拆检,费用先垫八千,是否理赔得等报告。
新能车“电池恐慌”成了2024年最大坑,消防口头建议写不进认定书,保险一句“未明确损失”暂时拒赔,车主只能自掏腰包押车。
再看“一小时极速理赔”,人保、平安、太平洋确实都挂出招牌,可条款小字写着“需责任清晰、无人伤、纯外观损”,真撞上电池隐患,秒变“慢赔”甚至“不赔”。
有人把旧帖《交通事故处理指南》翻出来,发现压根没提“拖车谁买单”“电池检测费谁垫”,2023年所谓“流程简化”只是把纸质认定书搬进APP,该跑的腿一步没少。
所以别光记“12123点三下”,真遇到新能车事故,先摁住对方司机一起打122,坚持要求交警出具“需进一步检测”备注,再让保险查勘员现场写“电池待检”才签字,否则后续拆检费大概率自己咽。
至于拖车,成都最新政策是“谁叫谁付,责任认定后凭票报销”,别傻等交警安排,直接联系保险公司合作拖车,省得停路边被二次撞。
流程再智能,也抵不过现场一句“不知道”,把坑点前置问清楚,比事后打投诉电话强得多。
网友跟帖:
“电池检测八千我先垫,保险一句待定就完事?
新能车真是爹”
“昨天刚用12123,责任没争就秒出认定,可4S店说必须交警盖章纸质,又跑一趟,这叫啥电子”
“一小时理赔纯忽悠,无人伤才行,稍微复杂就拖十天,别被广告骗”
“拖车记得开发票,我报销被财务打回,说章不对,白贴三百”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出了交通事故打什么电话(发生交通事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