醭怎么读醭的含义(醭是什么 醭面又是什么)

醭怎么读醭的含义(醭是什么 醭面又是什么)

尚景辉 2025-10-15 科学 4 次浏览 0个评论

嚼嚼天津俗语中的生僻字词 醭和醭面

醭怎么读醭的含义(醭是什么 醭面又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醭,发音“不”的二声(bú)。醭为形声。字从酉从菐,菐亦声。“酉”指“发酵物”“酒”;“菐”意为“外皮”、“外衣”。“酉”与“菐”联合起来表示“酒液表皮”。本义是酒液等表面的霉变层。字义延伸,酒、酱、醋液等表面因一些好氧型细菌滋生而致特征性的、厚薄有差异的霉变层也叫醭,后亦泛指一切东西受潮而表面出现霉斑。如:白醭。杨万里《风雨》诗中有这样的诗句:"梅天笔墨都生醭,棐几文书懒拂尘。"意思是,梅雨天气,笔和墨都生出了霉斑,也懒得拂去书桌和书上的灰尘。

醋、酱油等表面生出的醭,是因为夏季温度高,微生物中膜酵母菌繁殖增快,在其内部含有许多杂质。酱油等被酵母菌感染后,一旦出现灰白色斑点,或出现一层薄薄的白膜时就是我们俗称的长醭。虽然再对酱油进行80℃左右加热杀菌处理,只需几分钟就可杀死膜酵母菌,但仍建议不要继续食用。

腌菜长白醭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四个:一是腌菜的时候温度太高;二是腌菜前没有将菜里的水分除去;三是盐放少了;四是坛子口没有密封造成的污染。

馒头、花卷、包子、米饭等食品,若保存不当若——在温热、潮湿的环境中较长时间存放,就会发霉,俗称长醭,或称长毛儿啦。发霉的原因是保存失当的食品会滋生很多有害细菌和霉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其中就有黄曲霉素,一种强效的生物致癌剂,主要感染淀粉类粮食、蛋白质油类和变质食物制品,大量误食会导致人体患上肝癌。

这个字还有一个有趣的用法,就是醭面。我们通常将擀面时撒在案板上的面粉(麦子面或者其它米面等)叫“醭面”,也叫面醭儿,是取小麦粉的白色及其撒在案板或面片上的形态吧。更有趣的是京津唐一带有不少人将醭面也称“勃(bó)面”,“面”读轻声。据《汉语大字典》对“勃”解释之一是“粉末;粉状物”。“勃面”是一个同义联合的词语,“勃”是粉末,“面”是面粉,“勃面”其实就是干面粉,只是“勃面”(醭面)在这儿指做面食辅助材料,不指做食材的面粉。

醭面(勃面)的作用是防粘。人们擀饺子皮、揉面时常说:撒点醭面儿,别粘住了。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醭怎么读醭的含义(醭是什么 醭面又是什么)》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