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语释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动辄得咎:指一有过错或失误就受到责备或惩罚。也用来形容人过于敏感,稍有差错就受到指责。
二、成语由来
“动辄得咎”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年》:“动辄得咎,非不善也。”这里的“动辄”意思是“稍有动作就”,而“得咎”则是“受到责备”。原文意思是:只要稍微行动就会受到责难,这并非因为不善,而是制度或环境的苛刻。
逐渐演变为成语,用以描述那些因过度苛责或敏感而容易受到责难的情形。
三、近义词
一触即发(形容局势非常紧张,一点触动就会爆发)
苛责(过分严格地责备)
吹毛求疵(对细节挑剔,找茬)
责难不休(不断地责备)
四、反义词
宽宏大量(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
包容大度(能容忍他人的缺点)
宽容待人(对他人宽容,不苛责)
谅解包容(理解并包容他人过失)
五、范例句
他平时工作勤恳,但因为偶尔的失误,常常被上司动辄得咎。
在那个严苛的环境中,员工们动辄得咎,压力巨大。
六、成语故事
“动辄得咎”没有一个特定的故事来源,但其思想背景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政治环境。比如《左传》中提到的那些苛刻的制度和严厉的官员,常常因为微小的失误就受到惩罚。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员和百姓的严格要求和高压政策。
有一个寓言故事可以帮助理解:
故事:古时候有一位官员,办事极为严格,任何小错都要追究责任。有一次,他的手下在整理文件时不小心弄错了一份重要文件。官员立即责备他,甚至对他大加批评。这个官员的做事风格便被称为“动辄得咎”,意指他对细节极其敏感,稍有差错就惩罚。后来,这样的风格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苛刻、责备过度的官员或管理者。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动辄得咎什么意思(今日成语分享动辄得咎)》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