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核心物质,其对人体的作用远超增肌范畴。作为细胞的主要构成成分,它参与身体所有组织器官的构建与修复——从肌肉纤维到皮肤胶原蛋白,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到免疫系统的抗体,都离不开蛋白质。
那么,普通人的蛋白质摄入达标了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男性每日需摄入蛋白质65克,成年女性55克,相当于每千克体重摄入1.0~1.2克。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平均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天,看似达标,实则存在隐性不足。一方面,农村居民的蛋白质来源中,植物蛋白如玉米、红薯占比过高;另一方面,城市居民虽然蛋白质摄入充足,但部分人群因节食、挑食等习惯,仍存在阶段性缺乏。
蛋白质有“优质”与“非优质”之分,关键在于氨基酸组成。人体需要20种氨基酸,其中9种无法靠自身合成的被称为必需氨基酸,需要从食物中获取。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虾、瘦肉,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且比例与人体需求接近,吸收利用率高;非优质蛋白质如谷物、豆类,往往缺乏1~2种必需氨基酸,单独食用时营养价值较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非优质蛋白质无用”。例如,大米缺乏赖氨酸,大豆缺乏蛋氨酸,但若将两者搭配(如米饭配豆腐),可实现氨基酸互补,提升整体营养价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日蛋白质来源中,优质蛋白质应占一半以上,同时通过“粮豆混食、荤素搭配”提高利用率。
值得注意的是,鸡蛋是最完美的蛋白质,其氨基酸评分高达1.0(满分),且价格低廉。有人担心蛋黄中的胆固醇摄入过多会影响健康,实际上,健康成年人每天吃1~2个鸡蛋,并不会显著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反而能获取蛋黄中的卵磷脂、维生素D等营养素。
蛋白质摄入要因人而异。肾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总量(每天每千克体重0.6~0.8克),且优先选择优质蛋白质,以减少含氮废物生成;老年人因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建议每天每千克体重摄入1.2~1.5克,并将食物切碎煮软,必要时补充蛋白粉;素食者需通过豆类、坚果、全谷物的组合,满足必需氨基酸的需求,可适当服用维生素B12补充剂。
补充蛋白质,本质是为了满足身体需求,而非盲目追求数量。与其纠结于“吃多少个鸡蛋”,不如关注饮食结构的合理性,将蛋白质纳入整体的膳食框架,与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协同作用,发挥其最大价值。
文: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会理事 刘少伟
来源: 健康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什么是蛋白质(蛋白质有优劣之分吗)》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