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全称武夷岩茶,是中国传统名茶之一,属乌龙茶(青茶)类,主产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及周边地区。其独特的“岩韵”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使其在茶界享有“茶中之王”的美誉。岩茶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但真正形成独特风格是在明清时期,尤其以武夷山核心产区的“三坑两涧”(慧苑坑、牛栏坑、倒水坑、流香涧、悟源涧)所产茶叶最为珍贵。
一、岩茶的分类与品种岩茶按产地可分为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山风景区核心地带所产的茶,土壤富含矿物质,茶汤醇厚,岩韵明显;半岩茶产于景区边缘,品质稍逊;洲茶则产于平地和溪边,风味较淡。
主要品种包括:1. **大红袍**:岩茶的代表,传说因明代状元披红袍祭茶而得名,香气浓郁,带有兰花香和果香,耐冲泡。2. **肉桂**:以桂皮香著称,口感辛辣回甘,近年因市场热度高,成为岩茶中的明星产品。3. **水仙**:茶树品种名,汤感柔滑,花香清幽,陈年水仙更具韵味。4. **名丛**:如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产量稀少,风格独特。
二、岩茶的制作工艺岩茶的制作结合了绿茶与红茶的工艺,需经过十余道工序,核心步骤包括:1. **萎凋**:鲜叶摊晾,散失部分水分,促进香气物质形成。2. **做青**(摇青与晾青交替):通过碰撞叶片边缘,引发氧化反应,形成“绿叶红镶边”的特征。3. **杀青**:高温炒制,终止酶活性,固定品质。4. **揉捻**:塑造条索,挤出茶汁附着叶面,增进滋味。5. **烘焙**:传统炭焙工艺赋予岩茶独特火功香,分初焙、复焙,耗时长达数月。
其中,“看青做青,看天做青”体现了制茶师对自然条件的灵活把控,而烘焙火候的轻重直接影响岩茶的风味,轻火茶清香鲜爽,足火茶醇厚甘润。
三、岩茶的“岩韵”解析“岩韵”是岩茶品质的灵魂,指茶汤中蕴含的矿物质感与层次变化,表现为:- **香气**:如兰花香、果香、乳香等,且杯底留香持久。- **滋味**:入口浓烈,回甘迅猛,喉韵悠长。- **口感**:茶汤饱满,带有类似岩石风化的矿物质气息,俗称“石头味”。
这种独特风味的形成与武夷山丹霞地貌密切相关。景区内的茶树生长于岩缝中,根系吸收风化岩层的微量元素,加之终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茶叶内含物质丰富。
四、岩茶的冲泡与品鉴1. **选器**:建议使用紫砂壶或白瓷盖碗,前者聚香,后者显真味。2. **水温**:100℃沸水激发高沸点芳香物质。3. **投茶量**:8克左右,茶水比约1:15。4. **冲泡技巧**:前几泡快出汤,后几泡逐次延长,优质岩茶可泡10余道。
品鉴时观其橙黄透亮的汤色,闻盖香、杯底香与叶底香,感受茶汤的稠滑度与喉韵。陈年岩茶(存放5年以上)更显药香与陈韵,但需储存得当,避免受潮。
五、岩茶的文化与市场现状武夷岩茶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承载着千年的茶文化精髓。近年来,随着茶饮热潮,岩茶价格两极分化:核心产区古树茶供不应求,而外山茶则面临同质化竞争。消费者需警惕“天价茶”炒作,理性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产品。
此外,岩茶的健康价值也逐渐被科学验证。其富含茶多酚、咖啡碱和多种矿物质,具有提神醒脑、消食解腻的功效,陈茶还有一定的暖胃作用。岩茶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从武夷山的丹山碧水,到茶农的匠心工艺,每一泡岩茶都在讲述着风土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岩茶属于什么茶(岩茶是什么茶类)》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