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 7 节,原文,译文及知识撮要: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石不经过打磨雕刻就不能成为有价值的器物。人若不能刻苦读书学习,就不懂得做人礼仪和天下的事物发展,也就不会成为有用之才。
注解:琢,打磨,雕刻,器,有价值的物件,义,道理,意义,符合公众利益的事。
知识撮要:通过“和氏壁”的典故让孩子深刻理解这四句经文的道理。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荆山发现了一块上等的玉石。卞和本来是一个琢玉能人,但为了保持原状,在没有打磨雕刻的情况下就去献给国王。第一次是献给历王,历王让玉臣鉴别,说是假的并指责卞和这是欺骗圣上。于是历王一气之下让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卞和并没有甘心,待历王之后武王继位,他再次去献给武王,结果与第一次一样又砍掉了他的右脚。等到文王继位后,卞和不再去朝上敬献,而是抱着玉石在荆山脚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听闻后派人取来石头并剖开打磨认定,发现真的是一块稀世美玉,并把它命名为“和氏壁”。历史上关于“和氏璧”的故事还有许多,并随着朝代的更迭做为传国玉玺辗转流传,但最终还是在唐代末期失传了。这个典故启示我们:和氏璧虽然是一块稀世珍玉,但不经过打磨雕刻它永远是块普通石头。世界万物都是如此,不经过雕琢就永远不会有光彩。人更是如此,不读书学习就永远是个愚人;不经过锤打磨炼就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能干大事的人。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什么意思(三字经知识撮要7 玉不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