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方人喜欢吃面条,南方人喜欢吃豆丝。习俗使然也!
南方的豆丝,形状似面条。由绿豆黄豆可能还有点小麦研磨成粉,再调成糊糊,再在鏊子上烙成薄薄的饼,再切割成半厘米或者一厘米宽的条,再晒干或烘干。一套“八卦拳”打下来,很是不易。所以,豆丝的制作都是小作坊或家庭制作。大都是临近春节的时候制作。送亲朋好友,自己也尝尝鲜。
豆丝的制作不容易,豆丝的食用也很不容易。操作不当,弄巧成拙。二十多年前第一次接触豆丝,就弄了一个大笑话。朋友送了一袋豆丝。一看跟面条差不多,以为就是煮面条而已。于是,某个周末,兴冲冲地架锅煮豆丝。煮面条都是水开了或者半开的时候丢进去即可。三五分钟就可以出锅享用了。煮豆丝也如法炮制。水开后丢进去。翻一翻,搅一搅。但等出锅。煮了一会儿,感觉不对呀!怎么还是那么硬啊!咬都咬不动。无奈,再加水再煮。再过五分钟还是不行。再加水。再过十分钟还是不行。这时我才意识到有问题。煮的方法不对。但箭已发出,不能回头了。只能不停地加水不停地搅动。小火慢慢炖。折腾了个把小时,还是煮成了夹生饭。只好倒掉。甚是可惜。
第二天到单位,向同事们讲述我煮豆丝的经历。同事们笑的前仰后合。“至于吗?”我愕然。“煮豆丝要凉水煮,不能热水煮。”“豆丝最好头天晚上泡一晚上再煮。”同事们个个事后诸葛亮,七嘴八舌地纷纷出招。我恍然大悟。不禁问:“豆丝是什么做的,怎么那么难煮?”同事们又是一通科普。看来南方北方习俗不同,饮食习惯不同,食材也大有差异。用北方的经验做南方的食材,没人指点,还真是做不好。有了这次失败的教训,以后再煮豆丝就驾轻就熟了。现在已经爱上吃豆丝了。时不时地买点回来煮着吃。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煮豆丝是冷水下锅还是热水下锅(煮豆丝)》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