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炖豆腐,很多人脑子里头一个蹦出来的就是拿整块豆腐切吧切吧扔锅里,倒点酱油完事儿,那样做出来的东西,味道浮在表面,吃着没劲。今天教你们一个我们厨房里常做的、也是很多老师傅家里压箱底的法子,不用整块豆腐,而是用豆腐泡。
对,就是那种炸过的,圆滚滚或者方块的油豆腐。这玩意儿好,它里头是蜂窝状的,吸汤汁的能力比普通豆腐强太多了。你别看它其貌不扬的,做好了比肉都香。选的时候也有讲究,别买那种炸得太干、捏上去硬邦邦的,那种不容易炖软。要选手感有点弹性、颜色金黄的,闻着有豆香味,没有油哈味的。
这道菜的魂,不在豆腐,也不在肉,在酱。而且我说的不是黄豆酱,也不是甜面酱,是老式的面酱。就是那种颜色深褐、质地比较稠,咸度和酱香都非常足的。以前我们店里都是自己家师傅每年夏天晒的,现在市面上也能买到,你买的时候注意看配料表,成分越简单越好。为什么不用酱油?酱油给的是咸鲜,味儿比较直接、单薄。而面酱呢,它提供的是一种经过发酵的、醇厚复杂的酱香,这个香味是炖菜的灵魂,尤其跟香料配在一起,那味道的层次感一下就出来了。
准备工作很简单,豆腐泡不用切,整个下锅。你要是买的个头特别大,可以对半切开,但我不建议,完整的才能锁住更多汤汁。再准备点香料:大料,也就是八角,两三瓣就行;花椒十几粒;小茴香是关键,量可以稍微多一点,抓一小撮,它的味道能让整个菜的后味特别悠长。葱切段,姜切片,这都是老规矩了。
锅烧热,倒点油,不用太多,因为豆腐泡本身也带油。油温五成热的时候,先把葱姜、大料、花椒、小茴香全扔进去,用小火慢慢地煸,这个过程叫“煸香”。你得有耐心,不能着急,要一直煸到香料的味儿全都钻到油里,厨房里飘着一股特别勾人的香味才行。然后,关键一步来了,挖一大勺面酱下锅,继续用小火,把酱在油里炒散,炒出酱香味。这一步火大了酱会糊,一糊就发苦,整锅菜就毁了。你要看着锅里,闻着那股子酱香从生涩变得醇厚,这就对了。
酱炒好了,立刻把豆腐泡倒进去,快速翻炒几下,让每个豆腐泡都均匀地裹上酱料。然后,加热水。水量要一次加足,没过豆腐泡大概一两厘米。记住,是热水,不是凉水。凉水会让锅里的温度骤降,蛋白质一收缩,豆腐泡就不容易吸味儿了。
转小火,盖上锅盖,让它在锅里咕嘟着。大概炖个10分钟。这个时间不是死的,主要看你的豆腐泡情况。你可以中途夹一个出来尝尝,看它是不是吸饱了汤汁,变得软乎乎、沉甸甸的。炖得差不多了,开盖,根据你家面酱的咸度,补一点盐。鸡粉和味精,看个人喜好。很多人现在谈味精色变,其实在饭店后厨,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提鲜工具了,只要不是玩命放,少来一点能让味道的融合度更好。当然,你在家做,完全可以不放,靠食材本身和香料也足够了。
汤汁别收得太干,留一点拌饭是一绝。出锅前,有个锦上添花的步骤。抓几根嫩菠菜扔进去,用锅里的余温把它烫熟,稍微一扒拉就行。菠菜的绿色能让这道菜的卖相好看不少,而且它那一点点独特的清甜和微涩,正好能平衡一下酱香的厚重,吃起来更爽口。
就这么简单,这道菜,你学会了,绝对能成为你的拿手菜。它没什么复杂的技巧,拼的就是对火候的耐心和对食材的理解。那股子醇厚的酱香混着茴香、大料的味儿,一股脑全钻进豆腐泡那些密密麻麻的孔里,你一咬,汁水就在嘴里爆开,这跟普通豆腐那种从外到内的缓慢入味完全是两码事。配上一碗大米饭,真的,什么山珍海味都比不了。
转载请注明来自德立,本文标题:《怎样炸豆腐泡才又大又圆(家常炖豆腐泡)》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